目干涩
【概念】
目干涩,是指两目干燥少津,滞涩不爽,易感疲劳而言。
本症《灵枢》早有记载,命之日“夺精”;《诸病源候论·目涩候》说:“液竭者目涩”;《证治准绳》则称“干涩昏花”;《审视瑶函》有“白涩症”的名称,此外尚有“目枯涩”等异名。
目昏与目干涩虽然常常同时并见,但目昏是以视物不清,昏暗不明为主,目干涩是以目干燥少津,滞涩不爽为主,二者主病仍有一定区别,故目昏另列专节,不属本文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阴血亏虚目干涩:主要临床表现为目内干燥少津,滞涩不爽,视物易感疲劳,面色萎黄t爪甲色淡,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咽干舌燥,或五心烦热,或腰痠遗精。舌淡或舌红,脉细数。
燥热伤津目干涩:目干燥作痒,目热且涩,干咳少痰,口鼻干燥,口渴欲饮,舌红少津,脉数。
鉴别分析
阴血亏虚目干涩:主要病因,一是读书用目太过,久视伤血;二是嗜酒恣欲,阴精亏损;三是悲哀哭泣,久而耗液;四是忧思伤脾,生化之源不足。以目干少津,滞涩不爽,视物疲劳为辨证要点,兼见咽干舌燥,失眠多梦,脉细数。治宜养血活血,滋补肝肾。方选四物五子丸。
燥热伤津目干涩:多由感受燥热之邪所致,燥应于肺,五行属金,金盛克木,目为肝窍,燥邪易乘。《银海指南·燥》说:“目之白珠,肺也,燥则眵干作痒”。故以两目干涩热痒,口鼻干燥,口渴欲饮,干咳少痰为辨证要点。治宜清热润燥,方选清燥救肺汤。
【文献别录】
《灵枢·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日夺精。”
《审视瑶函·白痛》:“白涩症,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日白涩,气分伏隐,脾肺湿热。”
本页关键字:目干涩 两目干燥少津 诸病源候论 阴血亏虚 燥热伤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