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
【概念】
夜盲,是指白昼视觉正常,入暮或居暗室之中,则视物不见,或昏蒙的症状。
《诸病源候论》说:“有人昼而睛明,至瞑则不见物,世谓之雀目。”后世又称“雀盲”、“鸡肓”或“鸡蒙眼”等。因夜盲多见于小儿,故《银海精微》另立“小儿雀盲”之名。
【鉴别】
常见证候
肝血不足夜盲:每至日落之后,视力昏暗,不能见物,眼涩痒羞明,瞬目频作,时轻时重,甚则黑睛溃烂生翳,伴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弦。
肝肾阴虚夜盲:白昼目明,至瞑则不见物,视野狭窄,眼干不适,心烦少寐,腰痠腿软,头晕口干,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脾气虚弱夜盲:目入暮不能视物,视野狭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
脾肾阳虚夜盲: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视力减退,视野狭窄,形寒肢冷,腰膝痠软,阳痿早泄,五更泄泻,小便清长,或尿后余沥,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两尺微。
气血两虚夜盲:头晕目眩,暮无所见,视野狭窄,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舌质淡,脉细弱。
鉴别分析
肝血不足夜盲:多因素体虚弱,或失血,病后血虚,造成肝血不足,致神水神膏失其涵养,初则两目干涩,继则暮临,目无所见。血虚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血不养心.故心悸,舌淡,脉细。治宜养血补肝,方选转光丸加减。平时应多食动物肝脏,如猪、羊、鸡肝等,以肝补肝,增加营养。
肝肾阴虚夜盲:多从肝血不足夜盲发展而来,亦可因素体阴虚,房劳不节,肝肾同病。阴精亏损,髓海空虚,无以上养脑髓而允睛明,故入暮不见,视野狭窄。肾水不足,故头晕耳鸣。腰府空虚,则腰腿痠软;阴虚则生内热,故心烦少寐,口干;阴虚火动,精关不固,故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亦为阴虚内热之象。治宜滋补肝肾,佐以养心安神,方选六味地黄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脾气虚弱夜盲:多因饥饱无常,劳累过度,或思虑伤脾,中气不足,脾运失司,清阳之气不能升运,头目失养而致夜盲。脾气虚弱,故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脉细软。治宜益气健脾,补中升阳,方选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合决明夜灵散加减。脾肾阳虚夜盲:多从脾气虚弱发展而来,故又重于脾气虚弱者,常互为因果。
脾肾阳虚夜盲,多因睥气虚弱发展及肾,或素体阳虚,脾肾两亏,清阳不升,气不荣睛而见夜盲。阳虚生外寒,故形寒肢冷;脾肾阳虚,阳气衰微,故腰膝痠冷,阳痿早泄,甚则五更泄泻,舌淡胖,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方选金匮肾气丸,或全鹿丸加减。肝血不足夜盲、肝肾阴虚夜盲与脾虚气弱夜盲、脾肾阳虚夜盲:四者之间有血虚发展至阴虚,气虚发展至阳虚的关联。前二证为阴血虚,后二证为阳气虚,故不难鉴别。
气血两虚夜盲:多因久病,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滋养头目,故入暮不见,视野狭窄。气虚则气短自汗,血虚则心悸少寐,气血两虚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色淡而胖,脉细弱。治宜补益气血,方选柴胡参术汤加减。
夜盲一症,多属虚证,当分辨气、血、阴、阳,然证情复杂,临床需知常达变,不可拘执。
【文献别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肝虚雀耳内障:此眼初患之时,爱多瘴或涩,发歇,时时暗也。后极重之时,惟黄昏不见,惟视直下之物。宜服洗肝汤、泻肝汤即瘥。高风雀目内障:此眼初患之时,肝有积热冲,肾脏虚劳,亦兼息后风冲,肝气不足,致患此疾。与前状不同,见物有别,惟见顶上之物,然后为青盲。宜服补肝散、还睛丸即瘥。
小儿疳眼外障:此眼初患之时,皆因脑热,头上有疮,或因雀目多时,泻痢潜冲,疼痛泪出难开,膈间热,肝风入,初患之时,时时痒涩,挦眉咬甲揉鼻,致令翳生,赤肿疼痛,泪出难开,睑硬,白膜遮睛,怕日,合面而卧,不喜抬头;此疾不宜烧炙头面,恐损眼目。尤忌点药。”
《证治要诀·眼证类治》:“有因茹素,致目少光,或成雀目。盖食能生精,亏之则目无所资而减明。”
本页关键字:夜盲 雀盲 鸡肓 鸡蒙眼 诸病源候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