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外症可“无汗”辨
《伤寒论》第182条“问曰:阳明病外症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关于《伤寒论》的“证”均应作现代中医术语的“症”,笔者早有专文论述)条文指出:阳明病,有一种是以在表症状为主的,称之为“阳明病外症”,症状有:①身体热。②恶热(不恶寒)。③汗出。
虽然这些症状都具备,但还不能诊断阳明病外症。《伤寒论》第101条提示“……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笔者对于本条的理解是病机只要符合,症状“不必悉具”,但见“一症”可以是,实质上“一症”都不见,也可以是。需要认同:阳明病是以不断动态变化的形式存在的。《伤寒论》第183条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183条说明阳明病可以有“恶寒”这一阳明病的非典型症状,出现在“得之一日”时,恶寒很快会自己消失转化为恶热。为什么会出现恶寒呢?184条作了说明:“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刚开始怕冷,很快就怕冷自己停止、变为怕热,这个也是阳明病。从第182、183、184条可以看出:“始虽恶寒”——“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恶寒“二日自止”——“不恶寒反恶热”,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活生生(而非僵死教条状态下)的阳明病,这是疾病发展从非典型阳明病到典型阳明病的一个动态过程。
阳明病更多是“恶热”,但可以有“恶寒”,所以不能以典型症状“恶热”为依据来判断是否是阳明病。同理,我们不能以阳明病外症典型症状“汗出”为依据,来判断是否为阳明病外症。“汗出”应该不是阳明病外症的必有症,非典型阳明病外症应该可以“无汗”。还需要知道,无汗在阳明病中并不罕见。《伤寒论》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第197条“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第199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者,身必发黄。”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心机教授这样解释:“典型的阳明病是热化与燥化的过程,其特点之一是多汗。反过来说阳明热化、燥化又是一个动态过程,若热化、燥化迟缓、无力……不会见典型阳明之汗出。”(《伤寒论诠释》)第196、197、199条明文阳明病可以无汗,这个和一般读者想当然的认识不同。以2则广汗法纯中医病房住院案例来讨论阳明病外症无汗的问题。
典型案一
沙某,男,7岁。主因“发热1天”于2019年2月14日11时入院。患儿2月13日下午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寒、腹部隐隐作痛、精神略差,家长未予以重视,于晚上9点多患儿自诉身体发烫,测量体温38.7℃,给予多饮水后,患儿入睡。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患儿于2月14日就诊于我科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入院。刻下体温38.1℃,不恶寒,反恶热,无汗。偶尔流清涕,食欲好,嗓子微干,不渴,2日未大便,小便黄,精神欠佳。舌尖红,舌苔腻,脉浮数。
2月14日14:40体温38.7℃,血常规回报: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比率降低,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
2月14日15:58体温39.2℃,急予大青龙汤变通方0.5剂,药物为:生麻黄6g,桂枝12g,苦杏仁12g,生姜12g,大枣30g,石膏30g,甘草12g。
2月14日17:02体温降为38.2℃。
2月14日18:02体温升为39℃。给予麻杏石甘汤0.5剂,药物为:麻黄18g,甘草6g,杏仁12g,石膏30g。
2月14日22:00体温降为38.5℃,继续给予大青龙汤变通方0.5剂,服药后患儿入睡。
2月15日8:09体温37.8℃,恶热,无汗,精神可,手脚热(整个发热过程均无汗),口不渴,不恶心,余无不适。
2月15日9:09体温升至38.8℃,大便1次,便质偏稀。给予大青龙变通方1/3量,嘱其“温服、温覆、热稀粥”,保持身体微微出汗。
2月15日11:18体温降为38.1℃,精神饮食好,寒热不明显。嘱患者每30分钟到1小时喝1/3剂大青龙变通方,要求服药后盖被温覆,目标是“热而将汗”。达到要求就停药,监测“服麻黄五看”。
2月15日14:18体温38.5℃。
2月15日16:30体温升至39℃,患儿自述喉咙疼,腹部平肚脐右侧隐隐作痛。仍无汗,恶热,舌质红,舌苔厚腻。嘱患者服用升降散0.5剂,药物为:蝉蜕6g,生大黄6g,藿香3g,僵蚕9g。
2月15日18:00体温降为38.5℃,无汗,恶热,手脚温热,腹部平肚脐右侧有压痛,继续给予升降散0.5剂。
2月15日21:00体温38.4℃,无汗,手脚温热,家属转述服用升降散后肚子有点咕噜。患儿已入睡。
2月16日6:30体温36.8℃。
2月16日8:30体温37.5℃,腹部疼痛按压时才有,恶热减轻。
2月16日10:50体温升至39.4℃,腹部压痛面积较昨日大。给予大柴胡汤0.5剂,药物为:大黄12g,柴胡48g,黄芩18g,姜半夏15g,甘草18g,生姜30g,枳壳24g,赤芍18g。服用大柴胡汤后,11:10吐了1次,大便1次,恶热严重,无汗,时有恶心。
2月16日13:50体温37.8℃,无汗,恶热不明显,咽痛,腹痛症状消失。给予黄芩汤0.5剂,药物为:黄芩18g,赤芍18g,生姜12g,甘草6g,大枣24g。嘱咐患者间隔1小时喝0.5剂黄芩汤。
2月16日15:00体温36.7℃。
2月16日16:00体温36.9℃,四肢末梢凉,头微疼,无寒热,无汗。继续给予黄芩汤0.5剂。
2月16日19:37体温39.8℃,精神差,恶热不恶寒,无汗。请儿科会诊,彩超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未采取任何西医治疗,继续中药治疗。给予大柴胡汤1/4剂。
2月16日21:35体温39℃。
2月17日8:10体温38.5℃,晨起精神可,食欲可,昨晚睡眠可,自觉不渴,不恶心。腹部按压无压痛,咽不疼,手脚温不凉,无汗,无恶热。给予白虎汤合三仁汤0.5剂,药物如下:生石膏30g,知母6g,甘草12g,炒苦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生薏苡仁18g,姜厚朴6g,淡竹叶6g,豆蔻6g,姜半夏10g。服药后大便1次,不干不稀。其后2小时服上方1次,共服7次。
2月18日7:20体温36.4℃,一切正常,患者满意出院。
治疗结果:患者满意,但是治疗过程数次变更方案,虽然初步判断为阳明病,但是“无汗”贯彻始终,“阳明病外症可以无汗吗?”的疑惑干扰了前期的治疗,到最后用白虎汤加三仁汤后治疗才进入坦途。作为医者,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果前期即使“无汗”也能明确判断为“阳明病外症”,直接用白虎汤为主来治疗,疗效可以更快更好。这也就是辨阳明病外症可“无汗”的意义所在。
典型案二
患儿李某,男,6岁。主因“发热伴呼吸急促半天”于2019年3月18日11时入院。患儿3月17日下午着凉后,出现鼻塞,恶寒,给予口服感冒颗粒后入睡,3月18日晨5时患儿出现发热,最高39.5℃,精神差,偶有咳嗽,呼吸急促,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刻下:体温39.8℃,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鼻塞,恶寒、恶风、怕冷,无汗,口干、口渴,下肢酸疼,不欲饮食,2日未大便,小便淡黄。舌苔黄腻,舌尖红,脉数有力。
3月18日11:30服大青龙变通方0.5剂,药物同案1,嘱其“温服、温覆、热稀粥”,希望保持身体微微出汗。患儿2日未大便,大承气汤备用,具体方药如下:生大黄12g,厚朴24g,枳实15g,芒硝10g。
3月18日12:30体温38.8℃,精神差,嗜睡,食欲好转,鼻塞较前好转,全身微微出汗,怕冷较前减轻,无大便,小便正常,下肢疼痛缓解。
3月18日14:12体温38.8℃,仍无大便,给予口服大青龙变通合大承气汤各1/4剂;15时患者仍无大便,给予口服大青龙变通方1/4剂合大承气汤3/4剂,并给予大承气汤0.5剂,中药不保留灌肠。16时患者仍未大便,给予小柴胡汤0.5剂,保留灌肠,16时20分大便1次,16时30分又大便1次,复测体温38.8℃。嘱其多饮水,尽量保持身体微微出汗。
3月18日18:30体温38.8℃,精神差,口干、口大渴,不恶寒,反恶热,无汗,舌苔黄燥,舌尖红,脉数有力。备小柴胡汤、白虎汤、麻黄汤治疗。小柴胡汤具体方药如下:沙参18g,姜半夏15g,大枣20g,甘草18g,黄芩18g,生姜18g,柴胡48g;白虎汤具体方药如下:石膏30g,知母6g,甘草12g;麻黄汤具体方药如下:生麻黄18g,桂枝12g,苦杏仁12g,甘草6g。
3月18日20:38药取回,水冲白虎汤1/2剂合小柴胡汤1/2剂合1/4剂麻黄汤(水量约1500ml),嘱频服、温覆,希望保持身体微微出汗,21时复测体温38.3℃,仍口干、口渴、恶热,后背微微出汗,精神一般,21时20分将0.5剂白虎汤加入前药,一起频服,21时30分复测体温38.4℃。
3月18日22:00大便1次,体温38.5℃,精神好转,恶热、口干、口渴好转,22时32分中药全部喝完,复测体温38.1℃。23时15分患儿体温37.8℃,安然入睡。
3月19日凌晨04:10体温37.1℃。
3月19日上午10时患者满意出院。
该患儿住院时间23小时,集中服药时间为11小时。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治疗第7个小时的时候,在患儿出现“恶热、无汗”时,没有被“无汗”困扰,直接判断为“阳明病外症”,用以白虎汤为主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阳明病外症会出现“无汗”吗?本文从《伤寒论》原文给出的线索给予了论证,同时选取正反两个住院案例进行了分析,希望引起更多同道重视,共同关注此问题,本文只为抛砖引玉。
本页关键字:阳明病 阳明病外症 恶寒 恶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治胃痞当调理脾胃气机兼全身之机 下一篇:勤勉型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人间四月正芳菲 健康养生顺时“为”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满养生
- 杨继洲拒施针灸
- 学验俱丰 心宽存仁——缅怀中药文献大家刘寿山
- 白石先生与白菜
- 高考将至,健康饮食很重要
- 过敏性皮炎防与治 衣食住行要注意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