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陈可冀:传承创新互动发展中医药
回顾世界科学技术史以及中医药学发展史,我们应该注意到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随着大规模社会需求和社会实践的推进,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常常是互动发展的。我国在数千年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总结和陆续提出了很多杰出的学术理论以指导临床实践。近期公布的第一、二批经典名方都是很实用的,有不少名方我在临床上常常得心应手,其在学术继承、理论进步、临床实践、治法方药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等方方面面,体现了传承创新互动发展的理念与特色。
我们通常说经典意味着成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曾经组织过所谓“百万锦方”的收集任务。其实,中国数千年的辉煌历史,中医药优秀复方医方何止百万?经典医方可追溯到最早的《黄帝内经》的12方,其中如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治疗月经失调与带下证有效,芦茹就是茜草;半夏术米汤治疗“胃不和、卧不安”所谓消化不良导致失眠等,都是经得起考验的经典复方。
中医古典医方蕴载的中华文化思想或理念十分丰富。我们如果试着以数字从一到十随便说说,经典有名有实效医方就有如:一捻金、二妙散、三子养亲汤、四物汤、五子衍宗丸、六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八珍汤、九味羌活汤、十全大补汤等,可以顺口背出一大系列。
现在强调研发经典复方,我认为很好,很及时。我们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说明了我们开发经典古方要特别重视临床合理应用,用好经典古方。也就是说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好方还得用对病症,什么病、什么证候、什么症状、什么时机用?这句话是明代医学家王文谟在其著作《碎金录》(明万历22年,即公元1594年的积善堂刊本)刊载的。这个所谓的“千方易得、一效难求”的易得与难求,体现了要以辩证法思想看待和应用经典古方,要以辨证论治思维研究实践经典医方,要讲究临床验证实践的方法论。当然,有条件的单位,应该提倡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合理有效的经典医方的标准制剂问题,从原药材、饮片质量的保证,以及非临床安全性的质量评估等,都要很好落实做好。我们要求古典医方在新时代的应用要安全与有效。特别重视安全性的评估,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尽最大可能进行有关临床合理验证。我们身处新时代,要在新时代发展和应用好古代经典名方,科学合理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一步探究现代临床适应证及其机理,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出力。要处理好在新时代条件下研究应用经典古方的所谓“千方易得、一效难求”的辩证法思维,有所作为,做好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既往我们团队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复方临床研究中,都曾经力求实践这个理念,“冠心Ⅱ号方”复方由五味中药组成,是在《黄帝内经》“心主血脉”及“活血化瘀”理论基础上结合清代血府逐瘀汤经验基础上创新并证实其抗血小板作用与提高纤溶活性基础上创新的。宽胸气雾剂是在《黄帝内经》“寒则凝、温则行”芳香温通理论思维的基础上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哭来笑去散”基础上发展的;我们的一系列方剂大都是在传承创新互动理念指导下开发发展的。
科学技术史上一系列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传承与创新互动发展的必要性。第十九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做了主题为《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大会报告。他从国际关系、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等多个层面,论述了创新在谋求世界和平、国家发展及提高人民健康福祉中的重大意义。中医药事业也要在传承基础上谋求再创新、再发展,推进产业化,进而提高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的质量、贡献于全人类。中医药学发展史中的经方发展及理论进步的一系列事例表明,我们应该很清醒地继承前人的传承创新互动的成绩单,理智定位,结合临床实际存在的各类疾病的问题意识、机遇意识、产业化意识、国际化意识。古典哲学思想中一句很重要的话:“过犹不及”,教导我们不可以忘怀过去受屈辱的历史,但我们也应该清除噪音,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振奋精神,自强不息,满怀信心,如《左传》所言“善不可失”的古训,脚踏实地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与现代化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新贡献。
本页关键字:国医大师 陈可冀 传承创新互动 发展中医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科学探索与循证结合 创新冠心病诊疗模式 下一篇:无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人间四月正芳菲 健康养生顺时“为”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满养生
- 杨继洲拒施针灸
- 学验俱丰 心宽存仁——缅怀中药文献大家刘寿山
- 白石先生与白菜
- 高考将至,健康饮食很重要
- 过敏性皮炎防与治 衣食住行要注意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