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Z --> 浙贝母

浙贝母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出处】

出自《药材学》1.《神农本草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

2.《百草镜》: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微苦,独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

3. 贝母在《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贝母一条,所指即系本品。清《百草镜》始

【拼音名】Zhè Bèi Mǔ

【英文名】Bulb of Thunberg Fritillary

【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来源】

药材基源: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F.collicola Hance; F. verticillata Willd. Var. thunbergii(Miq.)Baker]

采收和储藏:商品田于5月中、下旬地上部茎叶枯萎后收获。挖出鳞茎,立即洗净,大鳞茎先挖出贝心芽,再加工成元宝贝,小个则不挖贝心芽,加工成珠贝。把鲜贝放入加有蚌壳灰的机动撞船里,来加撞击至表皮脱净,浆液渗出为止,粘上蚌灰,随即取出,摊开,日晒,晴天晒3-4d,稍停1-3d,再晒,如此反复,使其内潮外透再晒至全干。

【原形态】浙贝母,多年生草本。高50-80cm。鳞茎扁球形,直径1.5-4cm,由2枚白色肥厚的鳞叶对合组成。叶在茎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渐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叶片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cm,宽1-2.5cm,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花1-6朵,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具2-4cm,宽1-1.5cm,内外轮相似,内面具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具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5;花药近基着生,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1.5-2mm。蒴果卵圆形,6棱,长2-2.2cm,宽约2.5cm,棱上有宽约6-8mm的翅。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较耐寒、怕水浸。平均气温在17度左右时,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超过20度,生长缓慢并随气温继续增加而枯萎,地下鳞茎进入休眠。生长期3个半月左右,故称短命植物。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鳞茎繁殖和种子繁殖。鳞茎繁殖:栽种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栽种前挖出留种用鳞茎二号贝,直径1-1.5cm,三号贝更小些,种子田随挖随栽,商品田在种子田栽完后,再行栽入。先在畦上开沟,沟距20cm,种子田沟深10-15cm,商品田沟深5-7cm,栽种时,株距按15cm播入,鳞茎芽头朝上,畦边覆土要深些。种子繁殖:种子有胚后熟特性,采收后宜当年秋播(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如延迟到11月中旬以后播种,则出苗率显着下降。种子繁殖需5年成龄,年限长,不易保苗及越夏,生产上未能广泛采用。但在种鳞茎来源困难地区采用种子繁殖。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结合施肥进行,生长初期中耕可深些,后期宜浅,一般追肥3-4次,以人畜粪为主,化肥为辅,开沟条施。3月下旬在植株有1-2朵花开放时选晴天摘花打顶,以减少养分消耗,保进鳞茎膨大,又可促进二秆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浙贝在5月上旬植株枯萎后到9月上旬再发根生长是休眠期,亦称浙贝越夏,可在浙贝地上套种瓜类、豆类、蔬菜等,设法降低地温。做好开沟排水,防止地面积水等措施,以免造成鳞茎腐烂。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灰霉病、黑斑病,为害地上部,一般在湿度大时发生,喷1:1:1000波尔多液。干腐病,为害鳞茎,下种前用20%三氯杀螨砜1000-1500倍液浸种10-15min。还有炭疽病,病毒病等为害虫害有锯角豆芫菁,可用90%敌百虫1500倍液喷射。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浙贝母  风热  痰热咳嗽  肺痈吐脓  瘰疬瘿瘤  疮痈肿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浙贝母        下一篇:浙贝母

>> 返回中药词典Z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