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邪法验案
倒邪法由伤寒论蜜煎导法和通下法演绎而来,不同于蜜煎导法(只宜待其自便时,以蜜纳入谷道,使大便排出),亦不同于西医灌肠法(用于排便、排气、给药,补充营养及液体或清洗肠道),而是在患者不能口服的情况下,通过对患者的辨证论治,处以对症方药,借直肠输注入药液,达到治疗的目的。
倒邪法就是中医通下法的变用。自《内经》提出下法之后,无不注重通下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东汉张仲景创大承气及其类方,《伤寒杂病论》在36个方剂中使用了大黄等通下药物。华佗的《中藏经》载方62个,其中15个方中有大黄。张子和对通下法认识更为精辟,他指出:凡积聚陈莝(cuo)都应逐去,宜用下法。下法能使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再如将通下法用于疮疡肿毒。明清时期广泛用于瘟热病、湿热病,许多传染病以实现“祛邪逐秽”。清代唐容川、王清任、张锡纯等名医,均对通下法有深入的研究:不仅将本法分为寒下、润下、攻补兼施等,还和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解阴阳法合用。其适应证也突破了伤寒、杂病、瘟病的范围。由于疾病的千变万化,邪气的轻重不同,如积聚陈坐于中,糟粕滞于(胃)腑,壅塞不通,水药入胃,旋即呕吐,愈极愈吐,愈吐胃气愈损,胃液愈枯,肠腑愈结,必须改用倒邪法,根据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煎成药液输注入直肠,使药液在肠道渗灌吸收,直接发挥治疗作用,使病邪陈坐和糟粕随大便泻出,腑气一通,病随邪去。
鲍某,女,34岁。患肝管结石,疼痛发作,某医院住院2日,经抗炎解痉治疗,上腹疼痛缓解,现左下腹脐旁剧痛,胀痛攻逆,按之有条索状物,疼痛达40余小时,病人几近休克,查无手术指征。院方嘱继续抗炎治疗,病家不愿,转诊中医。首予开塞露一支塞肛,移时解出数枚硬粪,如蚕豆大,疼痛终不休减,渐至加重,痛不欲生。镇痛、解痉毫无效验。询知病人于发作前曾有过度劳累,饮食不节(食豆面)史,今糟粕结滞于中,腑气不通,痛不能减。急取厚朴50g,莱菔子炒50g,枳壳20g,芒硝30g,以水400ml,先煮前三味,去渣冲芒硝成250ml,接入100ml注射器,接灌肠器皮管插入肛门,第1次注入药液,嘱半小时内不要如厕。药后数分钟,开始呃逆,继则全腹有气窜逆,肠鸣开始,40分钟后排出药液。2小时后排出半痰盂褐黄色粪便,恶臭异常,腹痛始减。该方聚行气除满、宽中散结、泻下通便为一方,方中厚朴辛温性热,泻结除满,现代药理研究有肌肉松弛作用;莱菔子下气宽中,消痰涎,除宿食,攻胃肠积滞,现代药理研究有治便秘的作用;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化瘀,解毒,迅速善走,荡涤积垢,无坚不破,现代药理研究主要有泻下作用;芒硝咸寒软坚,通燥结,与大黄相须而治,破蓄积,除痰癖,有推陈致新之功。芒硝中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入肠腔后,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黏膜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盐溶液,保持大量水分,肠道被扩张,引起机械性刺激,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燥结糟粕的排泻。
前述病例在治疗非常棘手的时刻,手术不能,治无效验,病情日甚,进退维艰,仅此倒邪法一施,即刻转危为安。
本页关键字:倒邪法 倒邪法验案 中医通下法 伤寒杂病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心包炎治验 下一篇:胡希恕提出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暑养生
- 痿症症状之肢体瘫痪的辨证分析
- 痿症症状之四肢拘急的辨证分析
- 痿症症状之肢体麻木不仁的辨证分析
- 痿症症状之四肢瘦削的辨证分析
- 痿症症状之皮毛枯槁的辨证分析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