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滞
【概念】
小儿内伤乳食,停聚胃脘,积久不化,以致气滞不行,称为积滞。
本症,《小儿药证直诀》称“癖”,以后历代医家又载有“食滞”、“乳滞”、“不乳食”、“宿食”、“食积”、“乳积”等名称。
癖,历代医家论述较多,概念不同,如《小儿药证直诀·腹中有癖》云:“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婴童百问·腹中有癖》则云:“癖者,血膜包水,侧僻于胁旁,时时作痛也。”可见癣的含义较广。本篇只讨论由乳食不节所致的积滞症状,对癖证不作论述。
【鉴别】
常见证候
乳食不节积滞:此症又有伤食、伤乳之分。伤乳积滞:呕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不欲吮乳,腹部胀满。伤食积滞:呕吐食物,腹痛拒按,嗳腐吞酸,不思饮食,夜卧不安,手足心热,或大便秘结,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过食生冷积滞:面色苍白,四肢逆冷,呕吐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脘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止,便稀似水,腥臭异常,舌苔白腻,脉象沉迟,指纹红滞。
脾胃虚弱积滞:面色苍黄,体倦无力,恶心呕吐,食则胀饱,腹满喜按,大便不化,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指纹青淡。
鉴别分析
乳食不节和过食生冷积滞:两者都由饮食不节,停聚胃脘所致,但虚实各异。乳食不节积滞,多因小儿喂乳量多、过频或过食肥甘油腻,不能运化,滞留胃脘,此属实热证。过食生冷积滞,多因小儿过食生冷瓜果,不能运化,寒邪凝结胃脘,此属虚中挟实证。它们共同的辨证要点为:①不思乳食;②腹满而痛;③恶心呕吐;④嗳腐吞酸。乳食不节积滞的症状特点为腹痛拒按,午后潮热,夜卧不安,或有呓语,或大便秘结,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腻,脉象滑数,指纹紫滞。治则:食滞宜消食导滞,方选木香大安丸;伤乳宜消导宿乳,方选消乳丸。过食生冷积滞的症状特点为腹痛绵绵,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便似清水,腥臭异常,舌苔白腻,脉象沉迟,指纹红滞。治宜温中止泄,方选理中汤,止泻可用诃子散。
脾胃虚弱积滞:属虚证。发病原因有二,一为小儿禀赋不足,脾气虚弱;二为久病元气耗伤,脾胃失调。其辨证要点为:①体倦无力;②不思乳食;③食则胀饱;④恶心呕吐;⑤腹满而痛。其疼痛特点为绵绵作痛,痛处喜按,得温痛减;并见大便不化.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指纹青淡。治宜健脾养胃,兼消食导滞,方选人参启脾丸。
积滞一症,缘由小儿乳食无节,恣食肥甘生冷和一切难于消化的食物所引起。其病机乃是食积中脘损伤脾胃。因此.临床见症往往是虚中夹实或实中有虚,故必须结合病儿的体质和病情,分别采取先消后补或先补后消,或消补兼施等法,方为全策。
【文献别录】
《小儿药证直诀·腹中有癖》:“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潮热相类,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则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热发,故引饮水过多,即荡涤肠胃,亡失津液,脾胃不能传化水谷,其脉沉细,益不食,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鲜不瘦而成疳矣。”
《婴童百问·积滞》:“小儿有积滞,面目黄肿,肚热胀痛,复睡多困,酷啼不食,或大肠闭涩,小便如油,或便利无禁,粪白酸臭,此皆积滞也。然有乳积、食积,须当明辨之。吐乳、泻乳,其气酸臭,此由啼叫未已,便用乳儿,停滞不化而得之,是为乳积。肚硬带热,渴泻或呕,此由饮食无度,多餐过饱,饱后即睡得之,是为食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此由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为气积。合用木香丸主之,槟榔丸亦可用,大小便闭者、神芎丸妙甚,更用推气丸佳,冷症下积丸,五珍丸亦可用。”
本页关键字:积滞 小儿内伤乳食 食滞 乳滞 不乳食 宿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