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手脚冰凉多阳虚 试试温补心阳食疗方
有的女性经常手脚冰凉,即使在天气炎热的夏季,亦是如此,而天气一冷,则更是加重,这种现象在女性中并不少见。临床上接诊的无数女性中,就至少有六成冬天时会出现手脚冰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手脚冰凉多阳虚
从中医上来说,平素手脚冰凉多是阳虚所致,因阳气亏虚,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温煦肢体,因而导致了手脚冰凉。其中,心阳虚,即“心阳不振”是导致女性手脚冰凉的重要因素。心为阳脏,主阳气。心阳是心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部分,而心阴则是心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作用的部分。若阴阳不平衡,出现心阳虚,则常因温煦能力降低,虚寒内生,影响对全身的温养作用,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加之心阳虚多由心气不足发展而来,气机运行不畅,则影响血液运行,更会加重手脚冰凉,甚至出现胸痛、心悸等。除此之外,心阳虚者还可能出现水肿、面色晄白、畏寒怕冷、气短、神疲乏力,甚至口唇青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昏迷等心阳虚脱的危候。
之所以许多女性都有手脚冰凉的现象,是因为女性属阴,体质偏寒者居多,加上平素吃冷饮、穿衣单薄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则更会加重。此外,女性体质偏寒也是导致宫寒不孕、子宫肌瘤等的重要因素。
温补心阳食疗方
对心阳虚引起的手脚冰凉来说,单纯靠外在增加衣物、戴手套、穿厚袜子等方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还需要对身体进行调理。中医上常采用温心阳、补心气的方法,选择桂枝甘草汤合人参汤等方剂来治疗。那么,饮食上有哪些食物可以补心气、温心阳呢?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心与五色中的“赤”,即红色相对应,因此,一般红色的食物有温补心阳的作用,比如大枣、辣椒等。除此之外,还有干姜、薤白、燕麦、黄芪、大麦、茯神、红参等也有助于补充心阳心气。以下为大家推荐两个食疗方:
醋泡生姜
材料:生姜50克,醋100毫升,可按此1:2的比例相应增加剂量。
做法:将生鲜姜切成薄片,尽量切均匀,之后将其放入干燥、干净的瓶内,加入适量醋,使其没过姜片。然后把它们放到冰箱冷藏,一周后食用,每天2~4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醋泡生姜的食用时间是有讲究的。由于此处取的是姜的升发阳气的作用,所以最好在上午服用,以顺应上午阳气逐渐升发、变旺的特性。且姜辛温,能加速血液流动,有助于醒脑提神。而若晚上服用,则因此时宜养阴,阳气内收,容易使人变得兴奋,不利于睡眠,也不利于各脏器夜间的休整。
功效:提振心阳。生姜有温暖兴奋的作用,常用来发散风寒、宣发阳气。由于其性辛温,易使肝火变旺,所以为了防止其燥热伤身,在其中加入了醋,以借醋的收敛作用,使姜的性味变得更加平和。
除此之外,也可用薤白泡酒,用量同样为1:2。薤白能宽胸理气、通阳散结,也能起到温通心阳的作用,对于患心阳虚胸痹、心痛的人尤为适合。
材料:粳米100克,龙眼肉、大枣各25克,黑豆30克,白糖、桂花适量。可按此比例增加剂量。
做法:先把黑豆洗净、泡发,大枣洗净去核。在锅中加水煮沸,之后放入黑豆、粳米,大火烧开,撇净浮沫,然后用小火慢熬。在大约八成熟后,放入大枣和龙眼肉,继续熬煮,待豆烂粥稠时,放入白糖、桂花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心气。适宜气虚心悸、气血亏损、身体虚弱的人。
此外,针对心阳虚手脚冰凉、怕冷的人群,还可用“弹指神功”来缓解。
做法: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次数不限。此法操作简单,平日若有闲暇时间,就可以来操作,尤其在每天中午心经当令之时做,可以很好地提升阳气。为何此法能提升阳气,缓解手脚冰凉呢?因为中指指尖有一个中冲穴,它是心包经的穴位,常弹中指指尖,可以很好地刺激心包经,促进血液循环,由此而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
本页关键字:手脚冰凉 阳虚 温补心阳 食疗方 醋泡生姜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冬季咳嗽辨证食疗方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二月顺时养生:适度进补,动静结合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雪养生
- 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
- 艾灸温经可散寒 使用不当致失眠
- 冬季手脚冰凉多阳虚 试试温补心阳食疗方
- 冬食牡蛎正肥美 牡蛎药膳荐四款
- 五彩香干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