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病机之气滞血瘀
气滞是指气机流通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泛指一切气机郁滞,运行不畅之证;而“气郁”,主要是指情志不舒引起的气机运行不畅。但也有将气滞与气郁通称的。引起郁滞的原因很多:由情志抑郁不舒,或因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形之邪阻碍气机,有因外邪侵犯抑遏气机,或因脏腑功能障碍(如肝失疏泄,肺失宣肃,皆可引起气滞),亦有因气虚,运行无力而滞者。不同部位的气滞其病机与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如:肺癌患者,由于肺失肃降,上焦气机壅滞,症见胸闷咳喘;肝癌早期病人,由于肝失疏泄,肝经郁滞,出现胁肋胀闷;胃肠肿瘤患者,由于胃肠气滞,则见脘腹胀痛,时作时止,时重时轻,得矢气、嗳气则胀痛减轻。通观各种气滞,气郁滞而不通,是其共同的病机。因此,闷、胀、痛是其最常见的共同临床表现。由于气推动着血、津液的运行与脏腑的生理活动,气滞不通则对津液、血、脏腑功能活动都有不良的影响。如气滞不畅,会引起血行也不畅,形成血瘀;气行不畅可使津液运行也不畅,进一步会引起津液停聚,而形成痰、饮或水肿;气行不畅还可使脏腑功能发生障碍。此外,因气有温煦作用,气滞不通,郁久化火,而出现火热征象,一般称为气郁化火之证。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和不通畅的病理状态。血瘀的成因,主要有五个方面:①气滞②气虚③血寒④血热⑤外伤。血瘀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出血成瘀,治疗不彻底、吐衄不尽,或病后的变化等。局部血瘀可以发生在脏腑、形体、经络、九窍的任何部位。血瘀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血瘀气滞,不通则痛;血瘀而形成瘀血积聚,发为肿块而成癌瘤。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噎嗝》说:“……此由忧恚所致,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宜疏,使噎。”元代滑寿《难经本义》谓:“积蓄也,言血脉不行,蓄积而成病也。”清·邹岳《外科真诠》指出:“(石疽)乃肝经郁结,气血凝而成。”
气滞血瘀是形成癌肿的重要病理机制。
瘀血学说的研究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癌症组病人的血栓长度、血栓湿度、血栓干重、血小板粘附率明显高于健康人,说明体内血栓可能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血瘀型恶性肿瘤患者的荧光偏振度和膜微粘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红细胞膜的流动性低下,可能参与恶性肿瘤血瘀形成,这为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客观依据。
上一篇:中医肿瘤病因之饮食劳倦 下一篇:中医肿瘤病机之脏腑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