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淡白
【概念】
舌质色浅淡,红少白多或纯白无红色者,称为舌淡白,也称淡白舌。
淡白舌色在临床中很常见,但在古代文献中记载不多。列专条较为详尽描述淡白舌色者,首见于清代傅松元所著的<舌胎统志>一书。傅氏将淡白舌色分成二类:一类是
“较平人舌色略淡.比枯白之舌色略红润”的淡白舌;另一类是枯白舌,“连龈唇皆无血色”。建国后出版的《中医舌诊》、《舌苔图谱》等均给予专门论述。
舌淡白在内伤杂病中较为多见,外感热病后期间亦有之。无论外感或内伤疾病,凡舌见淡白色,一般多主虚证,常表示病程较长,不易迅速治愈。
在临床中,舌淡白因所兼苔色不同,主病各异,本文只就舌淡白常见病证作一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气血两虚舌淡白:舌色淡白尚润,舌体大小正常或略小,唇淡,面色无华,头晕耳鸣,神疲肢软,声低息微,心悸自汗,妇人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脉虚细软。
脾虚寒湿舌淡白:舌色淡白湿润多津,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神色委顿,不思饮食,腹胀,泄泻清稀,水谷不化,膝冷畏寒,肢体浮肿,按之不起,脉沉迟或沉细。
鉴别分析
气血两虚与脾虚寒湿两证虽均可见舌淡白,但其病因病机不同。造成气血两虚的原因很多,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疾病久延、失血过多等。其中有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而后气衰,最终至气血两虚,以致不能上荣于舌而出现舌淡白。其辨证要点为:舌色比正常人浅淡,但略带淡红,舌体与常人大小相似或稍小,舌虽润但没有过多的水分,同时伴有气血不足(头晕乏力、自汗心悸等)的症状。治疗宜气血双补,如十全大补汤之类,缓缓图功。引起脾虚寒湿证的原因,诚如《舌胎统志》所指出的:“为脱血,为虚体过食寒凉,为腹痛,为泄,为中寒,为寒湿伤。”使脾阳亏损,脾虚化源匮乏,脏腑经络无以滋荣,反映于舌,可见淡白无华;脾虚不能制水,水湿失于运化,浸润于舌,故见舌体肿大胖嫩。本证睥阳虚衰是本,寒湿潴留为标。其辨证要点为:舌淡白不红,舌体明显增大似水肿状,一般伴见滑腻苔,舌边有锯齿印,同时兼见脾阳亏损(便溏、腹胀、纳呆、肢寒)、水湿潴留(浮肿,按之良久不起)的症状。治疗宜以温脾助阳、祛寒逐湿为法。方选实脾饮、苓桂术甘汤加减。
舌淡白一症,除上述两个证较为常见外,按其色泽荣枯,临床辨证时又当详加鉴别。如舌色淡白而少津的,皆由于阳气虚损不能生化津液,或阳虚水停津液不能上承,临床上常见于腹中停水的患者,口舌反而干燥,欲饮水而饮之不多,可用补阳益气、生津润燥法治疗;若舌色淡白而舌面光滑无苔者,多属气阴两伤,甚则为阴精即将败绝之征,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亟宜大补气阴,方选生脉散(人参改用西洋参)之类;又如舌色枯白无华,甚至连齿龈、口唇全无血色者,提示阳气衰败,预后不良。
【文献别录】
《临症验舌法》:“凡舌见白色而浮胖娇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也,补肺汤主之。”
“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大肠阳气虚者,补中益气汤送固肠散主之。”
“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肺脏火旺者,生金滋水饮加柴胡黄芩主之。”
《舌鉴辨正》:“淡白透明舌,不论老幼见此舌,即是虚寒,宜补中益气汤加姜桂附治之。风寒伤寒证均无此透明之舌,透明者全舌明净无苔,而淡白湿亮,间或稍有白浮涨,似苔却非苔也。此为虚寒舌之本色,若感寒邪者,有薄浮滑苔,故云伤寒无此舌。”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男性腰酸痛是什么原因?肾合胶囊为你解答!
- 一睡觉就做梦是怎么回事?肾合胶囊告诉你!
- 睡觉流口水咋回事?肾合胶囊告诉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