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浮肿
【概念】
产后浮胂,是指妇女产后面目或四肢浮肿,亦有妊娠浮肿因失治而延至产后者。
产后浮肿,由于妇女生理上的特点,其病机和证治与内科杂病浮肿略有不同,故列专条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气血两虚产后浮肿:产后全身浮肿,面色萎黄,口唇色淡,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气滞血瘀产后浮肿:产后肿胀先见于足部,渐至腿腹,胸脘胀闷,神情抑郁,少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色黯红,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沉涩。
脾阳虚产后浮肿:产后面目四肢浮肿,肤色淡黄,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缓滑无力。
肾阳虚产后浮肿:产后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面色晦暗,心悸气短,四肢逆冷,腰痛腿疫,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湿热下注产后浮肿:产后下肢浮肿,身重困倦,胸闷脘胀,小便黄赤,尿频涩痛,纳呆,腰部瘦胀,苔黄腻,脉濡滑。
鉴别分析
气血两虚产后浮肿:多由产时失血过多,正气耗损所致。其临床特点是:患者除全身浮肿外,必见面色萎黄,爪甲苍白,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等气血两虚之证。治当益气养血,佐以利水消肿,方用八珍汤加桂枝、益母草等。
脾阳虚产后浮肿与肾阳虚产后浮肿:两者均为虚证。脾阳虚产后浮肿,多由于脾气素虚,或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运化无权,水湿停聚,或妊娠水肿因循失治,水湿滞留不去而产生;肾阳虚产后浮肿,多因产后肾气衰弱,不能温化水液,或产前即有肾虚浮肿,失于治疗所引起。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妊娠肿胀》所说:“妊身发肿,良由真阴凝聚以养胎元,肾家阳气不能敷布,则水道泛溢莫测。”其临床特点为:脾阳虚产后浮肿,主要表现为面目手足或四肢浮肿,且纳呆腹胀;肾阳虚产后浮肿,浮肿以腰以下为甚,兼见面色晦黯,腰痛腿痠等症。其治疗原则,脾阳虚产后浮肿宜健睥利水,方用实脾饮合白术散加减;肾阳虚产后浮肿宜温肾行水,方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气滞血瘀产后浮肿与湿热下注产后浮肿:两者皆属实证,但病因、病机有所不同。气滞血瘀产后浮肿,多因素多忧郁,气机不畅,瘀血内停所致;湿热下注产后浮肿,多因湿热素盛,或感湿热邪毒,蕴结下焦而致病。其临床特点是,气滞血瘀者,其肿先见于足部,渐至腿腹,且有肝气郁结和瘀血内停的症状;湿热下注者,证见身重困倦,小便黄赤,尿频,尿痛等症状。其治疗原则,气滞血瘀宜行气化瘀,方用小调经散加减;湿热下注宜清热利湿消肿.方用八正散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文献别录】
《沈氏女科辑要·浮肿》:“产后浮肿,先要分水病、气病,水病皮薄色白而亮,如裹水之状;气病皮厚色不变。经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聚水生病。盖产后肾气必损,胃底阳微不能蒸布津液,通调水道,此聚水之由也,宜肾气丸。是证皮薄色白可证。人身营卫之气,通则平,滞则胀。顽痰、瘀血,皆能阻滞气道作肿。是证皮厚色不变,以脉弦者为痰;脉细而或芤者,为血分证,分别论治用药。更有…种血虚而致气滞者,其肿不甚,色带淡黄,宜归身为君,佐以白术、陈皮、茯苓之类。”
本页关键字:产后浮胂 四肢浮肿 妊娠浮肿 气血两虚 脾阳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