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点穴 --> 百病点穴 --> 中医点穴治疗失眠

中医点穴治疗失眠

失眠多是由于思虑伤脾,或血虚不能养心,或肾虚头昏,以及心肾不交等原因引起失眠的。其症状为头昏,头疼,心烦,健忘,多梦,心悸,夜间不能入睡;或入睡时间不长即醒,醒来又不易入睡,因而,精神不振。

1.病因

本病多是由于思虑伤脾,或血虚不能养心,或肾虚头昏,以及心肾不交等原因引起失眠的。

2.症状

头昏,头疼,心烦,健忘,多梦,心悸,夜间不能入睡;或入睡时间不长即醒,醒来又不易入睡,因而,精神不振。

3.辨证施治

心血虚,不能入睡者,面色苍白,脉多细弱。心脾两虚失眠者,兼有腹胀和便溏,面黄,脉细。心肾不交者,多见心悸和遗精。妇女失眠,则多见月经不调。肝火上升,也易失眠。

心血虚者,应以补心与养血。心脾两虚者,应以安心神与健脾胃。心肾不交者,则双补心皆,促进心肾相交。肝火上升,则应疏肝降火。

配穴与手法:

点穴治疗失眠,先要使患者能够安眠,具体的安眠法介绍如下:

(一)合谷穴(泻)、神门穴(补)、太冲穴(泻)、阴交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再点头部穴:太阳穴(泻)、风池穴(补)、百会穴(补)、关元穴(补)。或作头部推运法。

手法标准度:应轻而缓。

(二)神门穴(补)。平揉,圈大,速度慢,重手法100次(引肾交心);再平揉,圈小,速度快,轻手法100次(引肾交心);压放,不快不慢100次。

太溪穴(补)。平揉,圈大,速度慢,轻手法100次(引心交肾);再平揉,圈小,速度快,重手法100次(引心交肾);压放,不快不慢100次。

印堂穴(补)、关元穴(补)。平揉、压放各100次。手法,不轻不重,不快不慢。

(三)神门穴(补)。平揉,手法轻,圈大,速度慢(引肾入心)100次;压放,不轻不重,不快不慢100次。

太溪穴(补)。平揉,手法重,圈小,速度快(引心入肾)100次;压放,不轻不重,不快不慢100次。

足三里穴(补)。平揉、压放各100次。手法,不轻不重,不快不慢。揉圈中度。

心俞穴(补)。手法,同神门穴。

肾俞穴(补)。手法同太溪穴。

脾俞穴(补)。手法同足三里穴。

(四)神门穴(补)、太渊穴(补)、合谷穴(泻)、隐白穴(补)、太溪穴(补)、三阴交穴(补)、足三里穴(补)、膻中穴(补)、中脘穴(补)、关元穴(补)、百会穴(补)、心俞穴(补)、膈俞穴(补)、肝俞穴(补)、脾俞穴(补)、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50~70次。

轻重标准度:应用轻度。

快慢标准度:应用慢度。

平揉圆圈大小度:应用小度。

方义解释:安眠法:

(一)应用于一般性的心脾虚失眠病人。神门与三阴交穴,有安神补脾之效。泻太冲与合谷穴,能泻肝火上升。

(二)、(三)应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病人。前者,用于一般性失眠;后者,则用于比较严重的失眠。关于安眠法(三)的配穴与手法,即“心肾相交”。其理论认识是:心在上,手法轻。心属火,火性虚,故平揉圈大,以应心火之象。揉的速度慢,以应肾,是引肾入心也。肾在下,手法重。肾属水,水性实,故平揉圈小,以应肾水之象。揉的速度快,以应心,是引心入肾也。(四)应用于血虚的失眠病人。血虚,必须补血,补血尤须补气。补气,取太渊、膻中。补血,取神门、隐白、心俞、膈俞等穴。并取肝俞穴,以藏血。脾俞穴,有统血之效,以助补血之作用。取肾俞、太溪、合谷、三阴交、足三里、中脘、关元、百会等穴,则有补肾、安神、调经及调理肠胃等功能。

验案例证

(1)任XX,男,47岁。陕西省兴平县人。1961年3月22日初诊。

主诉:失眠已2年之久。

症状:头疼,胸闷,气短,鼻干,耳热,心里经常有灼热感。本月3月,经内科诊断为官能症。经服中药与电睡眠治疗数次,未见效。

处理:点三阴交穴(补)、合谷穴(泻)(让患者作深呼吸配合)、印堂穴(补)等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复诊:本病第一次点穴后,头疼轻,心热减,身体舒适。

三诊:仍用前穴,加点打法。

四诊:患者已能睡六小时。

五诊:睡眠已接近正常。

本病共点穴6次而痊愈。

(2)戴XX,男,成年人。博物馆干部。1975年3月17日初诊。

主诉:失眠一个多月,每晚仅睡两个小时,左边头痛,其他一切正常。

处理:以偏头风兼失眠,取神门穴(补)、太冲穴(泻)、足三里穴(补)、心俞穴(补)、肝俞穴(补)、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手法缓而重。

复诊(19日):昨晚睡八小时,偏头疼减轻。

三诊(21日):昨晚睡眠很好,头疼也止。

四诊(24日):连日睡眠很好,没有头疼。

本病,共点穴四次而愈。

(3)雷XX,男,36岁。铜川矿务局第三医院干部。1984年8月31日初诊。

主诉:失眠已久,时轻时重。今年6月20日到现在,失眠较为严重。一夜只能睡两个小时,有时彻夜不眠。服安眠药无效。也曾让一位同志给我点过穴,有些好处。但近来仍是失眠,肚子胀,头里边发烧。

检查:舌苔白滑。脉弦。

处理:按心肾不交点穴,取神门穴(补)、太溪穴(补)、足三里穴(补)。按安眠法(三)的手法,平揉、压放各100次。取太阳穴(泻)、风池穴(泻)、百会穴(泻),以泻头内之热。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取心俞、肾俞、脾俞穴。按心肾相交手法,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复诊(9月1日);昨日点穴之后,入夜睡了 3~4小

时,头疼也能轻一点。

处理:仍按前法。

三诊(2日):昨晚仍未睡好。

处理:同前。

四诊(3日):昨晚睡了 4小时。

处理:仍用前法。

五诊(4日):昨晚睡了 5小时,而且,昨日中午也入睡了一会,头里边发烧也减轻多了。

处理:仍用前法。风池、百会穴,改为补法。

六诊(5日):已经能睡6小时。

处理:仍用前法。

患者,当时在西安市党校学习,遇到功课紧时,失眠有反复,但比没有点穴之前,要好得多。以后,隔一天点穴一次,继续治疗到10月9日,共点穴20次,失眠完全治愈。

本页关键字:中医点穴治疗失眠  失眠  中医点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点穴治疗心悸与怔忡        下一篇:中医点穴治疗痿症(两下肢瘫痪)

>> 返回百病点穴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