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的发病
肿瘤的发生、发展虽然都与正气亏虚、精神情志失调、外邪入侵、饮食营养等病因直接相关,但是肿瘤发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即某一发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非就导致某一肿瘤发病;同样的致病因素,有的人感而发病,有的人则不发病,差异很大。
研究肿瘤发病原理,了解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病,客观条件如何对发病后的病情产生影响,可以人为地干预,以降低肿瘤的发生率,或者可以在发病后采取积极的措施使病情减轻甚至康复。
一、邪、正与发病
中医学的发病理论很重视人体正气,肿瘤的发病亦不例外。正气即真气,是人体生命机能的总称。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中医学虽然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但也并不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邪盛正虚,则邪气可能起主导作用。
总之,邪气侵入机体,正气必然起而抗之。如正气强盛,抗邪有力,则病邪难以侵入,或侵入后被正气击退,则机体就不会产生病理反应,即不发病;反之,如正气虚弱或邪气偏盛,均可导致正不胜邪,从而使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失调、气机逆乱而发生疾病。所以肿瘤的发病与否,也取决于正邪斗争的胜负。
二、体质与发病
体质,是人体受遗传的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谢、机能与结构上的一种特性,会影响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与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及机体对疾病的反应性密切相关。人的体质强壮与否和发病有着重要的关系。体质强壮则脏腑功能活动旺盛,气、血、津液充足,正气旺盛不易发病。影响体质强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十分重视“禀赋”,十分重视先天因素对体质强弱的影响。《内经》中明确指出:人体秉性有刚柔、体格有强弱、属性有阴阳,强调了个体体质特征的遗传性。禀赋不足的,体质多较虚弱;禀赋充足的,体质多壮实。后天体质对体质强弱的影响更不能忽视,而且后天因素包括的范围更广:如饮食营养、体育锻炼、生活习惯、行为修养(包括烟酒嗜好、房室不节、身心摄养等)及年龄、环境因素都是相当重要的,都会影响体质,从而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发生。
三、精神情志状态与发病
人体的精神、情志、心理因素与发病机制紧密联系,系统地、全面地分析人体的发病原因,所以“形(指人体的物质结构)神(指人体的精神、神志、心理活动)合一”的观点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
精神神志的变化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暴发性的变化,另一种是持续性的状态,这两种状态都可以致病,也会促使癌症的发生、发展。急性的特发性情志变化可以引起发病,慢性的持续情志变化同样与发病密切关联,《灵枢·口问篇》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谓:“思则气结,
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及其既甚,则上连肺胃,而为咳喘、为失血、为嗝噎……”临床实践证明:悲、思、忧、愁等情绪状态的持续,会导致气机郁滞或逆乱,造成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不少癌症病人曾有较长时间的情绪刺激或重大的情绪打击。情绪可能是癌症的促活剂。
四、自然环境与发病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态有着密切关系的认识是中医学的又一个基本观点,《灵枢·岁露篇》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中医学强调疾病的发生还与人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关联,生活环境与肿瘤的发病关系更为密切。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水蛊候》说:骨病的形成是“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随着工业的发展,有毒气体和粉尘排人大气中,使大气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诱发了多种疾病,呼吸系统和五官癌肿的发病率亦有所升高,而随着生活环境治理和质量的改善,部分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癌症的发病率会有所下降。
五、社会环境与发病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疾病的发生除了前面讨论的自然环境以外,亦必定与人们的社会环境有关。人们的地位变迁、经济状况的改善,个人在社会上的得失荣辱,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发病有关。社会境遇对人类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日益为医学界所重视,据有关统计,人类疾病的50-80%与精神失调有关,而精神失调往往又与社会境遇因素有较大的关联。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保护条件不够,而造成如上所说的职业性危害而发病。如从事印刷、铸字、油漆、铅的采矿、冶炼等均可因防护条件不够引起铅中毒而发病,甚至引起肿瘤的发生。
社会安全、文化环境和风俗习惯与发病都有着直接关系。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有大量吸烟、酗酒习惯的人群,肺癌和肝癌的发病率较高。
本页关键字:中医肿瘤 肿瘤的发病 体质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肿瘤病机之脏腑失调 下一篇: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