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医学派的学术特点
一、重视攻邪治病
民间医学派保留善古代医学朴素的疾病观与治疗原则。认为疾病的产生,都是邪气加身的结果,因而,病与邪具有同一意义。《黄帝内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指疾病的发生与否而言的,一旦得病,仍应以祛邪为要,故又谓:“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张子和的“汗、吐、下”三法,铃医的“顶、串、截”三招,吴师机的“拔、截”等,皆着眼于早治速治,截断病机传变,祛邪外出。他们极少使用补剂,绝无李东垣、薛立斋辈“舒徐从容”,服药至数十贴而病自愈的风格。而用药之峻猛,是在诸传统流派中所最突出的,所用之药大多为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峻下攻逐、消积除痞、芳香走窜以及大热大寒诸般猛毒之药,故能奏效甚捷。
二、长于外治
古代医家治病多取外治法,扁鹄治虢太子尸厥,施以针石及熨法而效;华伦亦以针法取胜,《黄帝内经》中也记载了许多外治法。古医学这些疗法在民间医学派中得到保存并发展。如张子和的汗、吐、下三法,不仅仅指内服药,而把引涎漉液、嚏气追泪等凡属上行的皆属于吐法;把灸、蒸、薰、渫、洗、褽、烙、针剌、砭射、导引、按摩等凡属解表的皆属于汗法;把通经、下乳等下行的皆属于下法。吴师机除运用膏药外贴之外,尚有口畜鼻、涂顶、点眼、塞鼻、扎指、握掌等外治法。这些外治法简单、方便、取效快、花钱少,尤其适宜于民间广大贫苦民众的医疗之用。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外治法长期以来被视为雕虫小技而为儒医所鄙视,民间医学派学术观点也得不到重视,这也导致了中医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受到干扰,这个问题应当引起今天的重视。
三、擅用经验单方
民间医学派重视经验,所用方法,或得之古书,或得之家传师授,或得之自已经验所得,较少腮想,是其特点。其方则药味简单,甚或单行,亦无君臣佐使诸理可寻,大旨求验为要。这个特点,在铃医中更为明显。
本页关键字:民间医学派 学术特点 攻邪治病 长于外治 经验单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民间医学派力倡汗吐下三法以攻邪的张子和 下一篇:民间医学派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