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伤寒派的学术特点
一、否定温热派的理论
否定温病学说,是经典伤寒派的主要思想,而其中对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的温热振的学说,各家的评击尤为激烈。均认为卫气营血、三焦以及《温热论》《温病条辨》中的部分内容缺乏临床实践的基础和经典理论的支持,并缺乏作为理论的那种严密性。如祝味菊认为营卫气血仅是叶氏对温热、病误治失治后几种变证坏证的归纳,带有浓厚的个体经验色彩,因而不能作为整个温病学的指导思想。他说:“营卫气血,不过解释叶氏所习见之四种病型而巳,此项病型之造成,半为叶氏矫正时医之误,半为叶氏自作聪明之误”“叶著之《温热论》,非是探求病原之论,实乃应付病变之作也。其所叙之征侯,不外各个病变之描写而巳;其引用之术语,不过其私人之艺术思想而巳”。恽铁樵将吴鞠通的三焦学说与《内经》的三焦学说相比较之后,指出:《温病条辨》的三焦非《内经》的三焦,纯为吴氏杜撰,不可取法。又认为《温病条辨》说温邪从口鼻而入,始于手太阴肺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他说:“《内经》言凡热病者皆伤寒之类,邪风之害人,皆始于皮毛,今言从口鼻入,由里出外,是必温病在《内经》‘凡热病’三字范围之外而后可”。;又说:“既它从口鼻入,鼻通于肺,故在于手太阴,然则口通于脾,不在足太阴乎?”谢诵穆认为《温热论》所谓温邪上受之疾病,只不过是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及肺炎之类,本不属温病,即算作温病,亦仅属于肺系迅病,仅是温病中的一部分,因而温热家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十二字作为温病之纲领,未免张冠李戴。陆九芝等医家则认为温病之说无甚价值,温病即是《伤寒论》的阳明病。如章巨膺通过对《伤寒论》的条文及各家论述作对比以后,得出这样的结果: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阳明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结论:温病=阳明病。陆九芝分析了一些温病学家的经验方,认为皆不外《伤寒论》的阳明方,如杨栗山的治温疫十五方,“特将僵蚕、蝉蜕之不担重任者加入芩、连、膏、黄方内,使人人看似杨氏新方,而又不知不觉巳暗将《伤寒》方愈人”。因而,他认为温病家的学说虽多,实际上不过是将他经或他证之名来代替阳明之实而已。
经典伤寒派在否定温热派理论的同时,坚持以《伤寒论》为外感热病的诊治之基础,强调温病之治不出《伤寒论》范围。如陆九芝说:“只除去起首桂、麻二物,则《伤寒论》.中方大半皆治温治热方矣”,“温病”证在《伤寒论》中,方亦不在《伤寒论》外”。恽铁樵说:“凡《伤寒论》中祖方,用辛凉不参以温药者,皆是治温病之方”。祝味菊则根据《伤寒论》的六经演变为“五段论”,强调从体工反应上去调治外感病。
诸家否定温病学说,不单纯是具体的学术问题之争,而是对当时中医界不重实际,浮夸空谈的偏弊所作的抨击。如;恽铁樵说:陆九芝“因灼知《条辨》《经纬》之误,而观彼等假经文以炫世售欺,故深恶痛绝之,而为此言,是其心公而非私",而他所著《温病明理》的动机亦在乎此,他说:“非以极明瞭之文字,达极真确之理由,将前此所诸纠纷,一扫而空之,使此后学者,有一线光明坦平之途径,则中国医学,直无革新进步之可言”。祝味菊也认为:“不务实际,澜翻瞽说中医之所以不进步也”。陆渊雷说:“温病之说,最缴绕而最无理,至今为国医学进步之大障碍”。
二、注重实效,倡用经方,反对轻灵之法
经典伤寒派诸家恪守仲呆心法,临证每以仲景方为主,如葛根芩连汤、白虎汤、麻杏石甘汤、枙子鼓汤、承气汤等为常用的治温之法,对温病之变证坏证,亦悉依仲景法救之。对后世温热家诸新方,持否定态度。如陆九芝认为,“《温病条辨评》的增液汤、清宫汤不重撤热,而谈救阴,则“液且立见其涸,宫亦万不得清”。它如加减复脉汤、大小定风珠,也“无非滋腻伤阴,引邪内陷”。恽铁樵说上述诸方“一派滋腻之药,无非痴人说梦”。对时医治温习用的羚羊、犀角、石斛等药亦多异议。祝味菊对时医治温的“轻清”之法扞击甚烈,说:“彼时医处方,以轻灵为通俗,以寒凉为平稳,……成则居为巳功,败则谈诸天命,可以欺妇孺,骇庸俗,乌足以受大命?”又说:“医之为工,欲以除疾病,保性命,而登斯民于寿域也,因术彰道,固未可厚非,然尽博术法,则医道反掩,吾人但当服膺真理,崇尚实学,若以诡术玩弄人命,而冀有获者,此医门之贼也”。
本页关键字:经典伤寒派 学术特点 温热派 经方 轻灵之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经典伤寒派恪守《伤寒论》的陆九芝 下一篇:岳阳张氏正骨流派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