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流派 --> 通俗伤寒派精于临床的陶华

通俗伤寒派精于临床的陶华

朱肱以后能承其绪而有所发挥的,可推明代的陶华。著有《伤寒六书》,即《伤寒琐言》、《家秘的本》、《杀车捶法》、《截江网》、《一提金》及《明理续论》。

朱肱以后能承其绪而有所发挥的,可推明代的陶华。陶华(1369-1445),字尚文,号节庵,明代余杭人。据云随证制方不拘古法,每遇奇疾能应手而愈,而于伤寒尤为擅长。著有《伤寒六书》,即《伤寒琐言》、《家秘的本》、《杀车捶法》、《截江网》、《一提金》及《明理续论》。陶氏诸书命名虽不雅,辞句亦多重复,但毕竟是临床家的经验之谈,不乏实用之处。

陶氏之学多本仲景与朱肱。他强调伤寒之邪自外而入,因人体质之差异,邪之传变亦不同,或入于阴、或入于阳,并无一定的规律,不按《素问·热论》六经始太阳而厥阴的次第以及传变日期。他认为伤寒重在辨证,伤寒“言证而不言病”。他说“风寒之中,人受之必有经络部分,一或伤之,本经之证见矣,更能以脉参之庶无差忒矣。吾故曰伤寒言证耳。”如“凡证有头疼恶寒,皆是伤寒,无则皆否也”以证断伤寒;又“如有一亳头疼恶寒,尚在太阳,便是表证未罢,不可攻里”,以证断太阳病。不恶寒而反渴者,或伤寒汗下不愈而过经,其证尚在不除者,即是温病。他反对世俗所谓伤寒传足不传手说,认为“人之充满一身,无非血气所养,昼夜循环,运行不见,岂有止行足而不行手乎”。

陶华在辨证时十分讲究,他看伤寒,先观两目,或赤或黄;次看口舌有无舌苔,以后手按心胸至少腹,有无霜处;再问其大小便通利若何,有何痛处,及服过何药,方知端的,“务使一一明白,证脉相对,庶得下药无差”。

陶氏在伤寒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所制羌活冲和汤、柴葛解肌汤、六乙顺气汤、三黄石膏汤、再造散、黄龙汤等,都是后世临床的实用方剂。

本页关键字:通俗伤寒派  精于临床  陶华  伤寒六书  伤寒琐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通俗伤寒派重视伤寒夹证的戈维城        下一篇:通俗伤寒派的学术特点

>> 返回中医流派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