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伤寒派的学术特点
一、以广义伤寒为研究对象
伤寒的涵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伤寒是外感热病的统称,狭义的伤寒则是外感风寒所致的病症。通俗伤寒派以论广义伤寒为主,例如朱肱的《类证活人书》除论狭义伤寒以外,尚论证了伤风、热病、中暑、温病、湿虐、风温、温疫、中湿、湿温、温毒等病;而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以伤寒兼证的形式,论述了痧、疫、虐、风、湿、春温、秋燥、伏暑、湿温、冬温、赤膈伤寒、发斑伤寒等二十个病症。将广义伤寒作为研究对象,是通俗伤寒派继承传统疾病分类方法的结果。《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 有温病。”唐代《千金方》引《小品方》说:“伤寒,雅士之辞,云夭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可见古人所云伤寒是指多种外感热病。而且该流派认为《伤寒论》本身就是治疗外感百病的专书,伤寒涵义的确定,能为继承《伤寒论》外感热病诊疗体系提供必要的前提。正如俞根初说:“伤寒为外感百病之总名,故张仲景医圣著《伤寒论》,后贤推为通治六气感证之要书。”其次,将诸多外感热病合起来研究,也是各家临床实践的结果。外感热病种类复杂,再加上病者的个体差异,病情就更为复杂多变。或寒热杂感,或湿燥互见,或虚实混淆,或阴阳疑似,这就要求医者有知常达变的能力,所以俞根初说:“人皆谓有百病莫难于伤寒,予谓治伤寒何难?治伤寒兼证稍难,治伤寒夹证较难,治伤寒复证更难,治伤寒坏证最难”(《通俗伤寒论》)为了培养这方面的辨证论治能力,通俗伤寒派诸家不仅仅主张将外感诸病合论, 而且将一些杂病也作为伤寒的夹证来看待。朱肱在《类证活人书》中专列一卷论痰证、食积、虚烦、脚气,认为与伤寒相似而非伤寒,若见发热恶寒而作伤寒治之夭横者多矣,故列出以告医者。以后陶华、戈维诚、张景岳、张潞诸家均对此类伤寒中的杂病问题作过阐发,并逐步形成了夹证伤寒的概念,至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对此论述更为周详。显然,这种伤寒杂病合论的方法是与《伤寒论》一脉相承的。通俗伤寒派以广义伤寒为研究对象,其所强调的倒不仅仅在于搞清每个病种的病因病机,而是强调了在外感热病的诊疗中医者的辨证论治能力。
二、强调六经
作为古代留下的唯一以伤寒为题的著作,《伤寒论》无可非议地成为通俗伤寒派的证治准绳,其六经亦成为构筑外感热病诊疗体系的基本框架,故各家均强调六经理论的应用及指导作用。宋代的朱肱将六经视为六条经络,指出“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 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同时代的伤寒名家庞安时则将六经与脏腑相配,作为四时温病的分证理论,但由于未弄清《伤寒论》六经与《素问·热论》六经的区别,他们的认识影响了六经辨证体系的进一步拓展。明代以后,这种认识逐步改变,如陶华在《伤寒六书》中就否定以《素问·热论》六经始太阳而终厥阴的次序及传变日期来决定伤寒的诊治。张崇岳也反对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的提法,认为“伤寒传足亦传手,”而治伤寒关键在于“先辨阴症、阳症”,并阐明了表、里、寒、热、虚、实的六变理论,这就使该派在六经理论的认识上逐步摆脱《素问》的影响,而完全继承《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清代俞根初集各家之经验,以六经分主形层、病证、脉象、舌苔、治法、方药,由此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对于温病学说,清代的通俗伤寒派采取了兼容并稽、消化吸收的态度,他们认为六经是伤寒百病的辨证纲领,温病当然不能例外, 任何欲与六经相提并论的观点均是错误的。如俞根初认为喻嘉言以三焦辨治疫证的观点只不过是“变通之捷诀, ”“ 而“以六经吟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何廉臣在《通俗伤寒论》的批注中也批评了《温病条辨》不讲六经只定三焦的错误,认为六经”包括三焦而一无遗憾”。因而,无论是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还是吴贞的《伤寒指掌》、章虚谷的《伤寒论本旨》,都能在六经的框架中包蕴吴又可、叶夭士、薛生白、吴鞠通诸温病家的学说和经验。
三、善于吸收民间医疗经验
对于外感热病的治疗,民间有丰富的经验,当年张仲景珆《伤寒论》,也多方寻求诸家验方,即所谓“博采众方”。《伤寒论》以后,这方面的经验方药不断增多,从《于金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方书所收载的大量通俗伤寒方来看,在《伤寒论》113 方以外,确实有许多实用有效的好办法。对此,通俗伤寒派作了总结整理工作,补充了《伤寒论》的不足,例如朱脓从《千金》、《外台》、《圣惠》诸书中选了百余张方剂写入《类证活人书》, 弥补《伤寒论》缺乏阴毒伤寒、时行温疫、温毒、发斑等病症处方的缺陷。张潞在《伤寒绪论》中也收载了百余张临床常用的验方,如香苏散、葛根葱白汤、达原饮等。由于通俗伤寒派均为临床家,各家大都创制新方,如陶华的柴葛解肌汤、羌活冲和汤、黄龙汤,俞根初的苏羌达表汤、蒿芩清胆汤、羚角钩藤汤等,均为后世所习用。
除补充验方以外,通俗伤寒派还注意吸收各家的诊断经验。如舌诊、腹诊、目诊、鼻诊、唇齿诊等,在《伤寒六书》、《伤寒补天石》、《伤寒绪论》、以及《通俗伤寒论》中记载较详,可以参阅。
四、注重宜传和普及
通俗伤寒派的著作大多比较通俗,文字浅显,文体不拘,故历来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欢迎。例如朱肱的《类证活人书》以问对的形式讲解《伤寒论》理法,文字通俗晓畅。故刊行以后,当时医家奉为临证秘典,发挥增订以及编为歌括诵习者颇多。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的体裁,依次为伤寒要诀、伤寒本证、伤寒兼证、伤寒夹证、伤寒坏证、伤寒复证、痉后调理法,直捷了当,简明朴实,且书中内容均为实践经验,无空虚造作之言,故近百年来风行江浙。明代陶华的《伤寒六书》文句虽俗,但由于多为经验之谈,故也曾风行一时。通俗伤寒派这个特点是与各家均为临床高手有关。
本页关键字:通俗伤寒派 学术特点 广义伤寒 强调六经 民间医疗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通俗伤寒派精于临床的陶华 下一篇:通俗伤寒派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