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理论 -->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相对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气和津液的关系类似于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以及津能载气等几个方面。

气与津液相对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气和津液的关系类似于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以及津能载气等几个方面。

(一)气对津液的作用

1.气能生津

气能生津,是指气化作用可促进津液的生成,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饮食水谷经过脾胃的运化、小肠的泌别清浊、大肠主津等一系列脏腑生理活动后,其中精微的液体部分被人体吸收,化生津液以输布全身。在津液生成的一系列气化活动中,诸多脏腑之气,尤其是脾胃之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脾胃等脏腑之气旺盛,气化功能正常,则人体津液生成充足;反之,若脾胃等脏腑之气虚衰,气化功能减弱,则会导致津液生成不足的病理变化,治疗亦当采用益气生津的方法。

2.气能行津

气能行津,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能推动津液的输布与排泄,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由脾胃化生后,经过脾、肺、肾、三焦等脏腑之气的推动,将津液输布到全身各处,以发挥其生理作用;又通过肺、大肠、肾、膀胱等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气化功能,将机体利用后的剩余水分和代谢废物,转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从而使津液的代谢维持生理平衡。因此,若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运行不畅,皆可引起津液输布排泄障碍,导致水湿停聚,痰饮内生,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或“气不化水”。反之,若由于某种原因,使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障碍而发生停聚时,则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亦随之不利,即水停气滞。故临床上治疗水肿等病症,常常行气与利水、健脾益气与祛湿之法配合应用。

3.气能摄津

气能摄津,是指气能够控制津液的排泄,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气对津液的固摄是通过各脏腑之气的作用来实现的,如肺卫之气对汗液的调控收摄,肾与膀胱之气对尿液的调节约束,脾气、肾气对涎、唾的收摄,肝气对泪液的收摄等。所以,各脏腑之气亏虚,固摄作用减弱时,势必导致体内津液的异常流失,出现多汗、多尿、遗尿或口角流涎、流泪等病症,其治疗也多采用补气以摄津的方法。

(二)津液对气的作用

1.津能载气

津能载气,指津液也是气在体内运行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有形的津液,才能存在于体内,输布至全身。尤其是脉外之津液流行贯注,能够运载卫气,使卫气内至脏腑,外达肌表。正如清·莫枚士《研经言·原营卫》所说:“荣行脉中,附丽于血;卫行脉外,附丽于津。”若津液载气之功能失常,一方面由于大汗、大吐、大泻等津液大量丢失时,气无所依附而随之大量外脱,称为“气随津脱”。如清·尤在经《金匮要略心典·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另一方面,当津液输布运行受到阻碍时,也往往会引起气机的郁滞不畅,称之为“津停气阻”。

2.津能生气

津能生气,是指津液能促进气的生成,为气的生成提供充分的营养。津液能营养和滋润与气生成相关的肺、脾、胃、肾等脏腑,促进这些脏腑的功能活动,从而保证气的生成正常进行。在病理情况下,津液不足日久,亦可继发气虚之证。

本页关键字:  津液  气与津液的关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气与血的关系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 返回中医理论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