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介导器官、组织损伤的自身免疫病,临床上常存在多系统受累表现,血清中存在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我国患病率为30.13~70.41/10万,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与遗传、环境和雌激素等因素有关。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多数省市都已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恶性肿瘤一起纳入特殊医疗病种。
现代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仍缺乏根本的去病因疗法,迄今为止糖皮质激素依然是临床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键和基础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等作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许多毒副作用:如代谢紊乱(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水肿、低血钾等)、诱发或加重感染、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水钠潴留和血脂升高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糖尿病、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等。因此,如何提高疗效,如何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是亟须解决的临床问题。
解毒袪瘀滋阴是治则
20世纪80年代末期,根据临床实践和文献研究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中医学中类似于“阴阳毒”“蝴蝶斑”“日晒疮”“痹证”“温毒发斑”等病证,病因病机为素体禀赋不足、肾精亏损为本,感受外界的热毒之邪、瘀血阻滞为标,临床上常见热毒、阴虚、血瘀等虚实夹杂为病。育龄女性气血失调,多有阴虚内热,加之邪毒外袭,“邪入阴则痹”,病久虚火灼津,阴血亏结,故本病总以阴虚为本,热毒、瘀血为标,这三者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因而认为热毒、血瘀、阴虚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的基本病机,解毒袪瘀滋阴法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法则。
方药分析
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热毒内盛,阴液不足,伴有瘀血内阻的证候,筛选出由“干地黄、炙鳖甲、升麻、白花蛇舌草、青蒿、积雪草、赤芍、薏苡仁、佛手片、生甘草”等组成的解毒袪瘀滋阴方。经临床研究表明,解毒袪瘀滋阴方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了较好的协同作用,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提高疗效,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全方以干地黄清热凉血滋阴为君药,白花蛇舌草、青蒿、升麻清热解毒消斑利湿为臣药,炙鳖甲滋阴退热,赤芍、积雪草活血散血共为佐药,甘草解毒护中,佛手片疏肝解郁,薏苡仁健脾袪湿兼有通痹之功共为使药。方中干地黄、赤芍与积雪草相伍,凉血散血而不留瘀;升麻与鳖甲相合,既散在表毒邪,又清阴亏内热,互为协同,相得益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益肾养阴之功。
方中青蒿性寒,味苦、辛,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归肝、胆、肾经,具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等作用,适宜于本病阴虚基础上的热毒为病。研究表明,青蒿以及其有效成分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可通过调控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抑制B细胞的过度活化、抑制NK细胞以及IL-10、TNF-α等机制而发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
白花蛇舌草,微苦,寒,归肺、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有黄酮类、三萜类、蒽醌类、甾醇类、环烯醚萜类等。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能够抑制TNF-α、IL-6的表达,阻断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维持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从而减轻炎症。
治疗方案增效减毒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解毒祛瘀滋阴方为主,包含结合病证特点、随症加减等内容的增效减毒治疗方案。并对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案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该方案提高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减轻了糖皮质激素等的毒(副)作用,并揭示了从毒瘀虚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方案已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重庆、沈阳、福州、上海、北京、天津、西安、南阳、昆明、衢州、舟山、新昌等全国22家医院推广应用,共计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34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2011年“从毒瘀虚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减毒方案构建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未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方向:一是要深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特点及证候演变规律;二是要更精准的开展辨证施治、审因论治;三是用“以毒攻毒”思路寻求治疗的新突破;四是总结名老中医的经验,并从中医文献、民间疗法的挖掘整理中探索治疗的新方法;五是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开展有效方药的临床研究。相信通过这些方面工作的开展将会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诊治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病人带来更多的福音。
本页关键字:解毒祛瘀滋阴 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蝴蝶斑 日晒疮 痹证 温毒发斑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运用奔豚汤治慢性腹泻 下一篇:马智辨治不寐重心肝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