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人一生要吃50吨食物

人一生要吃50吨食物

胃的主要功能有贮存和消化食物两方面。这个膨大的部分在成年人可以装1500毫升左右的食物。

人的消化管从口腔开始到肛门结束,大约长10米左右,它是一条连续的有弹性的管道,胃是这条管道上最膨大的一段。

胃的上端与食管连接部叫贲门,下端与小肠连接部叫幽门

胃的主要功能有贮存和消化食物两方面。这个膨大的部分在成年人可以装1500毫升左右的食物。如果有人一下子吃进2 000~3 000毫升的食物,并不是说此人的胃容量大,而是一边吃一边往下方的小肠里排了。

食物进入胃后,通常5分钟左右通过幽门向小肠流动。正常人饭后2~3小时胃内的食物就全部排空进入了小肠,然后,胃空闲休息着等待下一次的进食。由此可见,一日三餐只是人们的习惯而已,只要你自己愿意,一日一餐或一日十餐,只要胃感觉舒服都是可以的。同理,如果餐后半小时胃就排空了或5小时还不排空,提示胃动力过强或过弱,都是不正常的。

胃在休息时,里面并不是空的,而是始终保持着约50毫升的胃液。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酸性液体,酸碱度约为 0.9~1.5,正常成人每天分泌的胃液量约为1 500~2 500毫升。保持胃液的量和酸碱度对于进入胃内食物的杀菌和消化是必备的条件,胃液多了少了或酸度高了低了都会出毛病。比如,过酸了就会感觉"烧心",酸度不够食物就不能很好地消化,停留在胃里而感觉"胃胀"。胃液正常运动时应该往小肠里流,如果倒过来向食管反流,就会"烧"坏贲门和下端的食管,就叫做"胃食管反流病"。

胃里面的食物通过幽门到小肠里去,小肠里的液体是碱性的。如果幽门口关不紧,小肠里碱性液体倒流到胃里来,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就叫返流性胃炎。

我们的胃每天都在工作。算一下,一个人每天消耗的食物和水大概为2千克,如果按一个人活75年计算,就是  75×365=27375天  2×27375=54750千克  大约为55吨食物。也就是说,就这不到1厘米厚的"皮口袋"--胃,要完成55吨食物的贮存和消化!

正常情况下,胃黏膜的上皮细胞每10天左右全部更新一次,这种正常的细胞更新,保证了胃的特殊的屏障保护作用,才使胃黏膜、胃壁免受各种有害物质的损伤。正常情况下,胃黏膜具有很强大的保护作用,它不仅能防止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强烈消化作用,还能抵御各种食物的摩擦、损伤及刺激,从而保护黏膜的完整性。

中国民间素有“少吃香,多吃伤”、“饥不暴食,渴不狂饮”、“食多伤胃,酒多伤身”、“好饭莫饱,饭后莫跑”、“饮食贵有节,锻炼贵有常”、“要想身体好,吃饭莫太饱”、“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的谚语。

胃脘痛的辨证施治,主要辨别是病邪(寒、热、食滞等)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引起的;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病邪阻滞、肝郁,肝火),还是虚证(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尚属气滞,还是已成血瘀等几个方面。对本病的治疗,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但是,还需进一步审证求因,属于病邪阻滞者,当辩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气郁滞者,当疏泄肝气;因于脾胃虚寒者,当温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伤阴,血瘀所致,当分别病情采用清火,养阴,化瘀等法。

1)病邪阻滞:

主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暧,局部热敷痛减,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脉紧。

辨证:寒邪犯胃,或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能舒展,以致疼痛。舌苔白腻,脉紧属寒,胃痛暴作时,多见紧脉。

治法:温经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温经止痛汤:荜拨10克,生姜10克,姜黄12克,小茴香12克,吴茱萸10克,佛手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元胡15克,川楝子15克,细辛3克,莱菔子20克,槟榔12克,神曲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小建中丸、理中丸口服。

2)食滞胃脘:

主证: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

辨证:饮食过多,停积于中,故见脘腹胀闷而痛,嗳腐吞酸;呕吐之后,积滞得去,脘痛得减。舌苔厚腻为食积停留之征。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导滞汤:鸡内金12克,莱菔子20克,槟榔12克,神曲15克,山楂15克,佛手12克,枳壳12克,陈皮12克,厚朴12克,炒麦芽20克,白芷12克,苏梗12克,莲子15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胃立康、调胃丸口服。

3)肝气犯胃:

主证:胃脘胀满,功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大便不畅,脉弦。

辨证: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作痛;胁为肝之分野,气病多游走,故其痛攻撑而连及两胁;气机不利,胃失通降,因而胀满,嗳气,大便不畅,肝气犯胃,可见弦脉。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舒肝汤:柴胡12克,黄芩12克,芍药15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郁金12克,莱菔子15克,槟榔12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元胡15克,川楝子15克,公英20克,甘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消痞丸口服。

4)脾胃虚寒:

主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嗳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

辨证: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泛吐清水。脾阳虚而寒盛者,则畏寒喜暧,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均为中虚有寒阳气不能输布之象。

治法:温中散寒

方药:黄芪30克,桂枝12克,白术12克,党参30克,茯苓15克,芍药20克,山药30克,吴茱萸10克,小茴香12克,干姜10克,姜黄10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元胡15克,川楝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温胃舒、参茯丸口服。

5)瘀血凝滞:

主证:胃脘疼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紫黑。便血如墨,舌质紫暗,脉细涩。

辨证:疼痛日久难愈,因血瘀为气滞和虚寒之进一步发展,病根更深,瘀血有形,故痛有定处,久痛入络,脉络损伤,所以吐血、黑便。舌色紫黑,脉细涩,为血行不畅之征。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逐瘀汤: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熟地20克,泽兰12克,坤草1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山药20克,丹皮10克,茅根20克,旱莲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逐瘀丸、珍珠丸口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本页关键字:消化食物  胃脘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国医大师陈可冀:传承创新互动发展中医药        下一篇:还原仲景思维下的桂枝去芍药汤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