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睛
【概念】
漏睛,是指泪窍时时溢出脓汁或粘薄混浊泪液而言。因泪窍开口在眦角,故又称“眦漏”。
本症‘诸病源候论>称“目脓漏候”;《原机启微》称“热积必溃之病”;《秘传眼科龙木论》和《世医得效方》均称“漏眼脓出”;《证治准绳》则称“大眦漏”、“窍漏”,此外尚有“外漏”等病名;《银海精微》所称的“漏眼脓血”是指“风热壅毒攻充于黑睛黄仁生出毒疮,灌溉水输控血,溃烂流脓”,实属风轮、水轮疾患,不属本病范围。
《古今医统》所称“漏眼脓血”是指“目内生疮,脓血泛流”,亦非本症,应予以区别。
【鉴别】
常见证候
外感风热漏睛:内眦部轻度胀痛,肤色稍红,局部轻度隆起,压之有脓汁或粘薄混浊泪液外溢。兼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红苔白,脉浮数。
心火炽盛漏睛:内眦部肿胀疼痛明显,硬结拒按发热口渴,尿黄舌红,脉数。
热邪稽留漏睛:内眦部肿胀疼痛,按之变软,有脓汁从泪窍溢出,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气血两虚漏睛:眦部肿胀日久,红肿渐消,疼痛渐减,惟有稀汁脓液或青黑腥秘脓水时时从泪窍溢出,久久不愈。体虚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
鉴别分析
外感风热漏睛与心火炽盛漏睛:二者都是漏睛未溃期的常见证。外感风热漏睛,多由风热邪毒,上犯目窍,停留睑中,引动内火,内外合邪而成。《审视瑶函·漏睛》说:“原因风热眼中停,凝结如脓似泪倾。”《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说:“风热客子睑眦之间,热搏于血液,令眦内结聚,津液乘之不止,故汁不尽,谓之脓漏。”风热外感,故见恶寒发热,舌红脉浮数等表热证。风热停滞睑眦,故眦睑红肿胀痛,治宜疏散风热,方选疏风清肝散。心火炽盛漏睛,多因心经热邪,蕴蓄日久,上攻内眦而发,以内眦部红肿热痛明显,发热口渴,舌红,脉数为鉴别要点。治宜清火解毒,方选竹叶泻经汤。
热邪稽留漏睛与气血两虚漏睛:二者虽都是漏睛破溃期的常见证,但有虚实之别。热邪稽留漏睛,多因热毒久蕴不去,腐化肌肤,渐成脓液,脓蓄泪窍,故压之有脓液从泪窍排出。热邪滞留,故有发热口渴,舌红脉数之证,治宜清心排脓,方选清心排脓汤。气血两虚漏睛,是患者体质素虚,正不胜邪,故见眦部虽不红肿,但泪窍脓汁不断。治宜扶正祛邪,方选人参养荣汤。
【文献别录】
《原机启微·热积必溃之病》:“内眦穴开窍如针目,按之则沁沁脓出,有两目俱病者,有一目独病者。目属肝,内眦属膀胱,此盖一经积邪之所致也,故日热积必溃之病。又日漏睛眠者是也。”
《普济方·眼目门》:“夫目脓漏者,缘血脉壅热,传入于足太阳膀胱之经。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则今人睑眦肿,久痒即成疾,脓汁时下,绵绵不绝,如器津漏,故谓之脓漏,俗呼为漏睛是也”
本页关键字:漏睛 眦漏 外感风热 心火炽盛 热邪稽留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