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胸腹症状 --> 小腹痛

小腹痛

脐下正中部疼痛,谓之小腹痛。小腹痛是较常见的内科症状,多与肾、膀胱、小肠等病变有关。

【概念】

脐下正中部疼痛,谓之小腹痛。小腹痛是较常见的内科症状,多与肾、膀胱、小肠等病变有关。

在古典医籍中本症很少单立条目,而多见于“腹痛”(如《医学正传》)、“心腹痛”(如《景岳全书》)等篇目之下,或散见于癃闭、淋证等疾病之中。

《伤寒论》中所说的“少腹急结”、“少腹里急”及《金匮要略》中所说的“少腹弦急”。实则指小腹部拘急疼痛,当属于本症的范畴。而外感风寒所致的膀胱蓄水证,则以小便不利、小腹胀满为主,多无明显疼痛,不属于本症的范畴。

胞富及冲任二脉的病变,多可见小腹疼痛,并兼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症,属于妇科范畴。‘杂病源流犀烛>中所说的“冲疽”,亦“发于小腹”,“疼痛寒热”,“如掌而热”,“亦或焮赤微肿”,属于外科范畴。本篇均不作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膀胱湿热小腹痛:小腹胀满疼痛,小便量少、色赤,成血尿,尿时灼热疼痛.甚或淋闭不通,小腹拘急,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或细数。

膀胱阻滞小腹痛:所谓膀胱阻滞者,或湿热、(膀胱湿热小腹痛)或气滞、或瘀血、或砂石等所致。气滞者,小腹胀痛,胸胀胁痛,尿后小腹疼痛,脉弦;瘀血者,小腹痛甚,或拘急,尿血;砂石阻滞者,小腹痛,痛掣阴部,疼痛甚剧,尿血,若尿出砂石,则诸症顿愈。

肾虚寒凝小腹痛:小腹隐痛,时轻乍重,腹冷,伴腰膝冷痛,甚或其凉如冰,虽盛夏而不温,遇寒则重,得暖则舒,形寒肢凉,唇淡口红,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舌淡苔白,咏象沉细。

鉴别分析

膀胱湿热小腹痛与肾虚寒凝小腹痛:前者为热实证,后者为虚寒证。膀胱湿热者,湿热结于膀胱,其发病急,小腹胀满疼痛甚或拘急,小便赤,尿时灼痛,口渴,便秘,苔黄,脉数等,均一派热象之征,治当清利下焦膀胱湿热,湿热去则小腹疼痛亦随之而愈,方用八正散加减。肾虚寒凝者,其病因为下焦阳虚,阳虚则寒,病非得之一日,其表现为小腹隐痛,且小腹冷如冰,形寒肢凉,畏冷喜暖,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舌淡,脉细等一派虚寒之象,治当温补下焦,卑使元阳充足,则虚寒除而腹痛愈,方用右归丸加减。

膀胱阻滞小腹痛:有湿热、气滞、瘀血、砂石之分,湿热者已如前述。气滞小腹痛者,则胀重于痛,以胀为主,且伴有胁肋疼,小腹疼痛多出现于排尿之后,小便排出不畅,但无明显偏热、偏寒形迹,此乃气机不畅所致,治当利气疏导,方用沉香散加减。瘀血小腹痛者,小腹胀痛,痛甚于胀,甚者痛如针刺,小腹拘急,或血尿,治当通利活血,方用桃核承气汤、或抵当汤(丸)加减。砂石阻滞小腹痛,绞痛如割,或掣及腰痛,或牵及会阴,血尿明显,治当通淋下石,方用排石汤加减。

总之,小腹痛与少腹痛二症临床往往无明显区别。小腹痛大致多与膀胱、子富有关。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辨,但终以热证、实证为多,而虚证、寒证为少。《张氏医通》云:“小腹痛满有三,皆为内有留著,非虚气也。”

【文献别录】

《景岳全书·杂证谟》:“下焦小腹痛者,或寒,或热,或食,或虫,或血,或气逆,皆有之。凡闭结者,利之、下之。当各求其类而治之。”

本页关键字:小腹痛  膀胱湿热  膀胱阻滞  肾虚寒凝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少腹痛        下一篇:脐腹痛

>> 返回胸腹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