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痛
【概念】
脐下偏左或偏右处疼痛,谓之少腹痛,多与肝经病变有关。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说的少腹痛,实指小腹部疼痛而言,应加以注意。
在古典医籍中,本症多与小腹痛混为一谈而散见于“腹痛”篇目之下,或见于疝气等疾病之中。至于肠痈之腹痛。本节不予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寒滞肝脉少腹痛:少腹疼痛牵引睾丸,坠胀剧痛,或兼阴囊收缩,其痛为逢寒益甚,得热稍舒,常兼面色咣白,形寒肢冷,呕吐清涎,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等症象。
肝气郁结少腹痛:少腹气滞不舒,痛引阴睾,其痛时缓时急,时作时止,每因情志激动或过劳而发;或见少腹及脐旁左右扛起,聚散无常,时觉胀痛甚则剧痛难忍,按之尤甚,每兼两胁胀痛,胸闷太息,腹痛泄泻,急躁易怒,舌苔薄白,脉弦或沉。
肠道湿热少腹痛:少腹疼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口渴欲饮,舌红苔腻微黄,脉滑数。
肝寒少腹痛:少腹绵绵作痛,常以左侧少腹疼痛为甚,面色白光白,倦怠乏力,形寒畏冷,手足不温,兼见呕吐或下利,舌淡苔白,脉弦迟。
鉴别分析
寒滞肝脉少腹痛与肝寒少腹痛:二者均为寒性少腹疼痛,但有在经在脏之不同。寒滞肝脉,肝之经脉络阴器抵少腹,故其特点是少腹疼痛牵引睾丸;肝寒,其疼痛不伴有睾丸疼痛,而是兼见呕吐下利等症。前者为实寒,故疼痛较剧,按之益甚;后者是虚寒,故痛势绵绵,得按痛减。前者治宜温散肝经之寒,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萸、生姜;后者治宜温散肝脏之寒,方用吴茱萸汤。
肝气郁结少腹痛与寒滞肝脉少腹痛:二者病位均在于肝经,且均为实邪所犯,故其疼痛均可牵引睾丸,且疼痛较剧。所不同者,前者为气滞,故疼痛时缓,每因情志激动而发,并多兼见两胁胀痛,胸闷太息等肝气郁滞症状;后者为寒邪所犯,故疼痛得热稍缓,且伴有面白肢冷,畏寒踌缩,舌苔白滑,脉沉迟等一派寒象。前者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与川楝子散合方;后者治宜温散肝中之寒。
肠道湿热少腹痛:肠道湿热可致右侧少腹疼痛,按之尤甚,可有下痢脓血或名为厥阴下利。其病势较急,疼痛较剧。因其为湿热交阻,致血行瘀滞,故腐为脓血,可见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而数等湿热症状。治宜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方用白头翁汤加减。
【文献别录】
《素问·玉机真脏论》:“病名日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日蛊。”
《杂病源流犀烛》:“若少腹痛,疝病为多。然有不尽由于疝者,其为症可辨。如痛而喜按,虚也;痛不可按,实也;痛而小便不利,湿也;痛而胀急,小便反利,死血也;痛连阴茎,按之则止,肝血虚也;痛如绞急,不可忍耐,小便如淋,诸药不效,酒欲过度也;痛而按之有块,时胀闷,其痛处不移,瘀血已久也。”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