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后余沥
【概念】
尿后余沥不尽,是指小便后仍有余沥点滴不净的症状。
《内经》仅有“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的记载。《诸病源候论》始列“虚劳小便余沥”专条.后世遂沿用其名,但亦不尽相同,如《医学入门》称“尿后余沥”,《脉诀》称“小便遗沥”。
尿后余沥与小便失禁,历代医书多混为一症。然尿后余沥系排尿后尚有余沥点滴不净;小便失禁则是尿液时时自遗,不能控制,且尿量较多。临床上宜予区分。排尿后如挟有白色粘液滴出,乃小便挟精之症,不属本篇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肾虚胞寒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长,溺后遗沥不净,神疲体倦,腰背痠软,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尺部尤甚。
中气不足尿后余沥:小便后余沥点滴,时作时止,遇劳即发,面色白光白,精神困惫,纳减便溏,少腹坠胀,舌淡苔白,脉濡缓或细弱。
膀胱湿热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色黄或浑浊,尿后余沥点滴不净,伴尿道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鉴别分析
肾虚胞寒尿后余沥与中气不足尿后余沥:二证均属虚证。前者多因久病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肾虚气化不及,膀胱制约无能,致尿后余沥。后者多因饮食劳倦,中气虚弱,失于升举,致尿后余沥。鉴别要点:肾虚胞寒以小便频数清长.腰背痠软,四末不温,遇寒加剧,常见于年高者为特征,治宜温肾固涩,方用金匮肾气丸合桑螵蛸散加减;中气不足以精神困惫,纳减便溏,少腹坠胀,常见于壮年为特征,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膀胱湿热尿后余沥:多因湿热蕴结下焦,气化失司,膀胱不约,致尿后余沥。辨证以尿频、尿急、尿痛,小便色黄或混浊为特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加减。
尿后余沥一症,应分虚实。虚证居多,每与小便清长,夜间多尿,小便频数等症并见,治法不外温补固涩。实证每与尿频、尿急、尿痛并见,治法总宜清热利湿。至于淋证出现尿后余沥,如《罗氏会约医镜·论淋癃》所说:“气淋,小便涩,常有余沥,故尿不尽”,或外伤损及膀胱,引起尿有余沥,当针对原病症治疗,原病症愈则尿有余沥自已。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余沥候》:“肾主水,劳伤之人,肾气虚弱,不能藏水,胞内虚冷,故小便后水液不止而有余沥,尺脉缓细者,小便余沥也”。
《医学入门·小便不禁》:“下虚内损.则膀胱不约.便溺自遗,或尿后余沥,皆火盛水不得宁。治宜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山茱萸、牡蛎、五昧子之类,不可温药”。
《张氏医通·小便不禁》:“亦有小便毕,少顷将谓已尽,息再出些少者,多因从忍尿行房事而然,宜生料五苓散加阿胶,吞加减八味丸”。
本页关键字:尿后余沥 肾虚胞寒 中气不足 膀胱湿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