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针灸 --> 针灸临床 --> 经闭的针灸治疗

经闭的针灸治疗

经闭的针灸治疗取任脉、足太阴、厥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中极、三阴交、合谷、太冲、地机。

发育正常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不见月经来潮,或已形成月经周期,但又连续中断3个月以上者,称为“经闭”,至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和绝经以后的停经则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属经闭范畴。西医的经闭如因卵巢、内分泌障碍等原因引起的,可与本病互参。

[病因病机]

经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不外乎虚、实两个方面。

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天癸未充,或多产房劳,或过早婚育,损伤肝肾,耗损精血;或因饮食,劳倦,损及脾胃,损伤化源;或因大病久病后,气血虚弱;或失血过多等,均可造成血海空虚,冲任失养,无血以行,导致经闭。

实证:多因七情不调,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过食生冷,血脉凝滞;或脾虚湿盛,痰湿内阻,冲任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而导致经闭。

[辨证论治]

 血枯经闭

主症:月经超龄未至或来潮后复闭,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白带极少,舌淡苔少,脉沉弱,为肝肾不足。若经由后期量少渐至停闭,面色不荣,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为气血亏虚。若月经先多后少渐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骨蒸,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血燥。

分析:属肝肾不足者,天癸未至或至而不持续,故月经超龄未至或来潮后复闭。精亏外府失荣故腰酸,骨失所养故腿软。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肾精不足故白带极少,血脉不充舌淡苔少,脉沉弱。属气血虚弱者,气血两亏则经闭,血虚肌肤失荣则面色不荣。心失血养则悸。血虚气弱故气短,神疲乏力。脑失所养则头晕目眩。舌淡脉细弱是气血不足,无力鼓动之象。属阴虚血燥者,血海渐涸而经闭。阴虚内热则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虚火内炽则潮热骨蒸,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养血调经。

处方:取任脉、背俞为主。针用补法,可灸。穴取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

方义: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下焦真元而助精血化生,足三里为胃之合穴,配合脾之背俞穴脾俞,可调补脾胃以资生化之源而养血;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则精血旺,故取肾俞以补肾。随证选穴:肝肾不足加命门气海;气血虚弱加阴交、血海;阴虚血燥加太溪水道;心悸加内关;纳呆加中脘

血滞经闭

主症:月经停闭,形体肥胖,神疲嗜睡,胸闷泛恶,多疲头晕,带下量多,舌苔白腻,脉弦滑为痰湿阻滞。若经闭,小腹冷痛,形寒肢冷,喜得温暖,苔白,脉沉迟,为寒凝血滞。经闭不行,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或边有瘀点,脉沉弦,为气滞血瘀。

分析:属痰湿阻滞者,形体肥胖,躯脂满溢,脂痰阻于胞宫而月经不行。痰湿阻遏阳气则神疲嗜睡,头晕。痰湿壅滞中焦故胸闷泛恶,多痰,痰湿下注则带下量多。舌苔腻脉弦滑为痰湿内盛之象。属寒凝血滞者,因寒而滞故小腹冷痛,形寒肢冷,遇热则寒稍得抑故喜得温暖。舌苔白,脉沉迟为寒凝血滞之象。若属气滞血瘀者,由气郁血滞或暴怒使肝疏泄不及而经闭。气滞肝经则胀痛拒按,气郁不宣故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舌脉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则:化滞调经。兼以祛痰湿、散寒、理气。

处方:取任脉、足太阴、厥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中极、三阴交、合谷太冲地机

方义:血滞宜通宜行。中极为任脉经穴,能理冲任,疏调下焦;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肝、脾、肾三经而理冲任,通胞脉;太冲疏肝理气,活血通经;合谷行气以通经;地机可行血祛瘀。

随证选穴:痰湿阻滞加丰隆、气海;寒凝血结加命门,并可用灸法;气滞血瘀加太冲、血海;小腹胀满加归来

[其他疗法]

1. 耳针:子宫、内分泌、皮质下、卵巢、肝、肾、三焦、胃、脾。平补平泻。每次2~4穴,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也可用耳穴埋针法。

2. 皮肤针:督脉、膀胱经(腰骶部)。轻度或中度刺激,隔日一次。

3. 皮内针:将麦粒型皮内针埋藏在气海或血海穴处,一般埋藏3~5天为宜。

[按语]

针灸治疗经闭,须明确发病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尤其要注意早期妊娠的鉴别诊断

本页关键字:经闭  经闭的针灸治疗  化滞调经  兼以祛痰湿  散寒  理气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痛经的针灸治疗        下一篇:崩漏的针灸治疗

>> 返回针灸临床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