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粥之发汗豉粥
【粥方组成】淡豆豉(chǐ,音尺)15~20克,荆芥3~6克,麻黄1~2克,葛根20~30克,山栀3克,生石膏末60~90克,生姜三片,葱白二茎,梗米2两。
【功效主治】发汗,清热。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肺热喘急,头痛,无汗,烦躁,失眠,咽干口渴,以及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无汗病人。
【煮制方法】先将上述各药同入砂锅煎汁(煎的时间不要太长,煎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去渣,放入梗米,同煮为稀薄粥。
【粥义解说】发汗豉粥是治疗感冒发热的大型复方粥。药味较多,配伍复杂,效果很好。方中淡豆豉的作用是解除外惑表邪,与山栀合用,即为张仲景《伤寒论》名方“栀子豉汤”,对心烦不寐颇有效果。
荆芥是一味祛风解表药,用于感冒风寒以及感冒风热等症。它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药理证实荆芥对实验性发热,有增强汗腺分泌(即发汗)和解热作用。
麻黄能发汗,解热,与大剂量石膏配合应用,则大大加强了清热发汗的效果,对高热无汗的病症,有极好的治疗作用,石膏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均有显著的解热能力,因此,石膏配合麻黄应用,共同起到“辛凉解表”之功。
葛根甘润性平而偏凉,有退热,止渴的功效。凡是伤风感冒的病人,身热不退,不论口渴或不渴,有汗或无汗,都可应用。据药理试验报道,葛根确有较强的解热作用,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等。另外,葱白生姜也能帮助发汗退热。
以上各药的配合应用,有很强的发汗解热力量。如出汗过多,人体容易虚脱,所以配合梗米煮粥,一方面缓和上药的药性,另一方面可以“扶助正气”,增强病人的耐受力,使汗出热退而不损伤人体。即中医所说的“扶正祛邪”法则。
总之,发汗豉粥方是一个退热良方,它的用药配伍严谨,用量用法科学,效果颇为理想。据《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载:“治中风伤寒壮热头痛,初得三、二日,宜服发汗豉粥方。豉一合,荆芥一握,麻黄三分,去根节,葛根一两剉,栀子仁三分,石膏三两,捣碎绵裹,葱白七茎切,生姜半两切,梗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盏,都煎至二盏,去渣,纳米煮作稀粥,服之汗出为效,如未有大汗,宜再合服之。”所谓“壮热”即高热的意思,所渭“中风”气不应理解为“中风瘫痪”,而是指感受风寒风热的病症。
【注意事项】应用发汗豉粥的主证是高热、无汗、头痛。汗出、恶寒怕冷者不宜服食。若服后汗出热退即停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
【参考资料】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食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宜吃石膏粥方。石膏半斤,梗米一合。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欲熟,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熟,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
本页关键字:发汗豉粥 清热药粥 发汗 清热 高热不退 肺热喘急 头痛 无汗 烦躁 失眠 咽干口渴 淡豆豉 荆芥 麻黄 葛根 山栀 生石膏末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8月17日快讯
- 诸葛亮的养生之道
- 禹余粮的传说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