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药粥之荆芥粥
【粥方组成】荆芥5~10克,薄荷3~5克,淡豆鼓(音chǐ,尺)5~10克,粳米1~2两。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清利咽喉,退热除烦。适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心烦失眠,以及面神经麻痹初期。
【煮制方法】先将荆芥、薄荷、淡豆鼓煎沸后五分钟(不宜久煎),取汁,去渣、另将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同煮为稀粥。
【粥义解说】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梢物荆芥的茎叶及花穗,是临床医生治疗伤风感冒的常用药。根据中医理论,伤风感冒主要分为凤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荆芥是一味和缓的感冒药,无论风寒或风热感冒,均可选用,它有发汗、祛风、解表的功能,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稍有怕冷,无汗头痛,咽喉肿痛等证。现代药理证实,荆芥有解热作用,因为它能旺盛皮肤血行,增强汗腺分泌的缘故。
薄荷,原名“苛”,在古时候只当蔬菜,不作药用,所以在最早的医药书《神农木草经》和《名医别录》中,均未记载,直至唐朝才被列为药品。唐后历代医家,均把它作为发散风热的辛凉解表药,用以治疗感受风热,身不出汗,头痛目赤,咽喉红肿疼痛。
淡豆豉是用大豆加工而成,有“斛表、除烦”的功用,常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胸中烦闷,虚烦失眠等症。由于豆豉的解表力量较弱,无论风寒或风热,均可配合其他解表药同用。
三药煮粥服食,对一切感冒之症,均可选用。由于三药力量和缓,又有梗米扶助正气,所谓“祛风而不伤正气,发汗而无损阴液”。因此无论老幼体弱,均较适合。据原文《养老奉亲书·食治老人诸疾方第十四》中载:“食治老人中风,口面?偏,大小便秘涩,烦热,荆芥粥方。荆芥一把,切,青粱米四合,淘,薄荷叶半握,切,豉五合,绵裹,上以水煮取荆芥汁,下米及诸味煮作粥,入少盐醋,空心食之,常服佳。”这是借荆芥粥“祛除风邪”的功效来治疗面神经麻痹。对由于风寒之邪,伤及经络,引起的口面?斜,早期也可配合服食,但对真正的脑血管疾病而形成的中风偏瘫,则非本粥所能奏效的。
【注意事项】由于荆芥、薄荷的有效成分均为挥发油,所以煮粥时间不宜过煎久煮。一般以2~3天为一疗程,每分二次,温热服食。
【来源】《养老奉亲书》
【参考资料】
《饮膳正要·卷二》:“荆芥粥,治中风,言语蹇涩,精神昏愤,口面?斜。荆芥穗两、薄荷叶一两,豉三合,白粟米三合。上件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渣,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粥谱·粥品七·卉药类》:“荆芥苗粥。醒脾,去胃风,辟恶除风。”
本页关键字:荆芥粥 散寒药粥 发汗解表 清利咽喉 退热除烦 伤风感冒 发热恶寒 头痛 咽痛 心烦失眠 面神经麻痹初期 荆芥 薄荷 淡豆鼓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8月17日快讯
- 诸葛亮的养生之道
- 禹余粮的传说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