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药粥之川乌粥
【功效主治】祛散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及腰膝疫疼,风湿性关节炎。
【煮制方法】把川乌头捣碎,碾为极细粉末。先煮梗米粥,煮沸后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一、二沸即可。
【注意事项】川乌粥适于风湿性关节炎,须温服。对热症疼痛、发热期间以及孕妇忌服。另外注意不可与半夏、栝萎、贝母、白芨、白蔹等中药同时服食。
【来源】《普济本事方》
本书作者许叔微,字知可,真州(今江苏仪征)人,宋代医学家。曾任集贤院士,故人们又称他为许学士。许氏“遇有疾者,无问贵贱,诊候与药,不受其值,全活不可胜纪”,他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症歌》、《伤寒九十论》。对汉·张仲景《伤寒论》的内容有所发挥。晚年,他整理了“平生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实”,编著了《普济本事方》一书。全书共载有效药粥方3个,乌头粥就是其中之一。
【粥义解说】川乌粥是防治关节炎的有效粥方。乌头有川乌与草乌之分,但在明代以前多统称为乌头。至李时珍《本草纲目》问世以后,始明确提出:“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此说与目前商品川乌头、草乌头的来源基本符合。但从性味、成分、功效、用法、用量来看,则无多大区别。根据许叔徵的经验,煮粥应选用川乌头为好。
川乌头简称川乌,为毛茛科多年生棺物乌头的根块。是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我们的祖先对它的作用早有了解。如《珍珠囊》载:“去寒湿风痹,血痹。”李东恒说它“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等。但川马古称“大辛,大热,大毒”之品,近代研究亦研明乌头中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碱,所以,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安全。经药理试验证实,乌头经炮制与熟煮后,其乌头碱能被分解,所以其毒性亦随之降低,而医疗作用并不减弱。配合蜂蜜、生姜煮粥,更能解除乌头的毒性。《普济本事方·卷二》载:“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粥法。川乌,生去皮尖为末。用香熟白米粥半碗,药末四钱,同米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脚许,蜜三大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末二钱,增米作一中碗服,此粥大治手足四肢不随,痛重不能举者,有此症预服防之。”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四肢为四末”,所以许叔微在解释川乌粥时还说:“疾在末,谷气引风湿之药,径入脾经,故四肢得安。比阳剂极为有力,予常制此方以授人,服者良验。”可见,这些都是古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所取得的成功食治效方。
本页关键字:川乌粥散寒药粥祛散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及腰膝疫疼,风湿性关节炎。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8月17日快讯
- 诸葛亮的养生之道
- 禹余粮的传说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