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药粥之干姜粥
【功效主治】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
【煮制方法】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油,再入梗米同煮为粥。
【粥义解说】姜,原为民间常用药物,亦可为佐餐之品根据临床治病的需要,通过不同方法的加工炮制,分为生姜,煨姜,干姜,炮姜等数种,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味辛,偏重于发汗,又能温中止呕,每多用于外受风寒及胃中寒饮的疾积;干姜发汗散外寒的力量已减,而偏于治疗里寒之症,故以温暖脾胃为主;炮姜又名黑姜,已毫无辛散寒邪的作用,只以温经止血和温中止泻为它的专长。因此,古代医家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的说法,至于煨姜,是用生姜煨熟,较生姜则不散,比干姜则不燥,其性质与炮姜略同而力较逊,专主温里而治胃部冷痛,泄泻等症。凡是在用姜煮粥食用时,可区别症情选用。干姜粥可温补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脘腹冷痛,喜热喜按,呕吐消水,呃逆泛酸,食欲不振,肠呜泄痢的寒症。
高良姜属姜科植物,功用与干姜相同,善于散脾胃寒邪而止冷痛。与干姜配合煮粥,既可增强暖胃散寒的作用,又能收到补养脾胃的效果。这就是药食配合应用的奥妙。据《寿世青编·卷下·食治秘方》中载“干姜粥。治一切寒冷气郁,心痛、腹胁胀满。用白米四合,入干姜、良姜各一两,煮熟食之。”所谓“心痛”,实际上是指胃痛而言,不可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免耽误治疗。
【注意事项】干姜粥用于慢性脾胃虚寒病人时,可以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做到待之以恒,方能收到明显效果。以3~5天为一疗程,早晚服食。尤以秋冬季节为宜,凡发热之时以及阴虚内热的病人,不可选用。
【来源】《寿世青编》
本书作者尤乘,字生洲,清代吴门(今江苏)人。曾向当时名医李中梓学习医学。后又“徧访诸名家,诣京师,参名宿,官太医院御前侍直者三年。”终于成为一代名医,以至“求治者盈门,积岁沉对无不立起。”在临床实践中,尤氏对食治极为重视,他认为:“五谷得五行之正气,人赖以养者也。盖饮养阳气,食养阴气,饮食无过,刚入于胃,变化精气,游溢于脾,上输心肺,阴阳和调,神乃自生,灌溉五脏,以为生生不息之机。”他特别反对暴饮暴食,指出:“强食则脾劳,强饮则胃胀,不知调摄,则又失乎古人立治之旨。卫生者鉴之。”尤氏在所著《寿世青编·卷下·食治秘方》中,共收录了药粥47方,干姜粥就是其中的一个。
【参考资料】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治心腹冷气,往往结痛,或遇风寒,及吃生冷,即痛发动,高良姜粥方。高良姜半两剉,梗米二合,陈橘皮半分,汤浸去白瓤末,上以水三大盏,煎高良姜、陈橘皮,取汁一盏半,去渣,投米煮粥,空腹食之。”
《饮膳正要·卷二》:“良姜粥。治心腹冷痛,积聚停饮。高良姜半两为末,梗米三合。上件,水大碗,煎高良姜至二碗,去渣,下米煮粥食之,效验。”
《养老奉亲书·食治老人诸疾方第十四》:“食治老人冷气心痛,郁结两胁胀满。高良姜粥方。高良姜二两,切,以水二升月煎取一升半汁,青粱米四合,研淘。上以姜汁煮粥,空心食之,日一服,极益效。”
本页关键字:干姜粥 散寒药粥 温暖脾胃 散寒止痛 脾胃虚寒 心腹冷痛 呕吐 呃逆 泛吐清水 肠鸣腹泻 干姜 高良姜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8月17日快讯
- 诸葛亮的养生之道
- 禹余粮的传说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