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药粥之陈茗粥
【粥方组成】陈茶叶5~10克,梗米1~2两。
【功效主治】消食化痰,清热止痢,除烦止渴,兴奋提神。适用于食积不消,过食油腻,饮酒过量,口干烦渴,多睡不醒,赤白痢疾。
【煮制方法】先用茶叶煮汁,去渣,入梗米同煮为粥。
【粥义解说】茗,即人们常说的茶叶,“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三年外陈者入药,新者有火气”。所以又称“陈茗”。因加工方法不同,一般分作红茶、绿茶两类。
茶叶除了当作饮料外,入药治病,我国古代很多书籍中均有记载,群众也早已有所应用。它有很好的消热止渴、消食化痰的作用。《日用本草》称:茶叶“除烦止渴,解腻清神。”《本草纲目》载:“浓煎,吐风热痰涎。”《随息居饮食谱》还说,“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在民间,凡饱餐饮酒之后,人们喜欢泡上浓茶一杯,以消食韶酒;得了肠炎菌痢,有经验的老年人,就用浓茶来治疗。古代医家对应用茶叶治病的经验,曾作了很好的总结:“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消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丁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泻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
近代研究发现,茶叶中所含的鞣酸,能止渴,解油腻,并有杀菌作用。关于茶叶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肠炎、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等,报刊杂志上屡有报道。茶叶的另一种主要成分是咖啡硷,它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加快血流,促进胃分泌,使消化液增多,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这就是喝茶能够提精神、助消化、解疲劳、利小便的道理。
茶叶虽然有上述好处,如喝之过多,或饮之过浓,也有一定的害处,会冲淡胃液,降低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前人也曾提出:茶“皆苦寒伐胃,胃虚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呕逆洞泄,种种皆伤茶之害。”而用茶汁煮粥,既可消食化痰,健脾养胃,又可避免上述害处。《食疗本草》中说:“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同煮粥良。”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注意事项】茗粥宜稀薄,分上下午温服,临睡前不宜吃。
【来源】《食疗本草》
本书作者孟詵,唐朝汝州人,从小爱好医学,曾任台州司马,同州刺史等职,他淡于仕途,后来,“归隐于伊阳之山第,以药饵为事”,专门研究药膳养生之法,“年虽晚暮而志力如壮”,一直活到93岁。所著《食疗本草》三卷、《必效方》十卷,共原书早已散佚。1900年修建敦煌石室时,发现有孟詵《食疗本草》残卷。虽不能获原书之完璧,当己见孟氏原著的一部分,该残帣共载药粥方4个,茗粥即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粥谱·粥品五·植药类》:“陈茗粥治食,即老陈茶。”
本页关键字:陈茗粥 健胃药粥 消食化痰 清热止痢 除烦止渴 兴奋提神 食积不消 过食油腻 饮酒过量 口干烦渴 多睡不醒 赤白痢疾 陈茶叶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8月17日快讯
- 诸葛亮的养生之道
- 禹余粮的传说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