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药粥之豆蔻粥
【功效主治】开胃消食,温中下气。适用于宿食不消,呕吐,虚泻冷痢,脘腹隐痛。
【煮制方法】先把肉豆蔲捣碎研为细末,用梗米煮粥,待煮沸后加入豆蔲末及生姜,同煮为粥。
【粥义解说】中药“豆蔲”,有肉豆蔲、白豆蔲、草豆蔻之分,肉豆蔲属肉豆蔲科植物的种子,在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地。其气芳香而强烈,味辣微苦,性温无毒,以个大、体重、坚实香浓者为佳。白豆蔲与草豆蔲属姜科植物,但功用相近,因此,也可互相代用。
肉豆蔲虽产于国外,但我国古代医家很早就知道它的药用价值了。说它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的功能,用来治疗心腹胀痛,泄泻,呕吐,消化不良。据《药性论》记载,肉豆蔲“治宿食不消。”《日华子本草》中说:“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开宝本草》载:“温中,治冷积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泻。”《本草经疏》中还称它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据研究证明,少量肉豆蔲能促进胃液分泌及肠蠕动,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用之同米煮粥,可以提高治疗脾胃虚寒病症的效果。早在宋《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中载:“治伤寒后,脾胃虚冷,呕吐不下食,豆蔲粥方。肉豆蔲去壳一枚别作末,粳米净洗二合。上二味,先将梗米如常煮作稀粥,熟后下肉豆蔲末,搅匀顿服。”尤其对于肠胃功能薄弱的小儿,以粥代药,粥药合用,食中有治,寓治于食,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注意事项】肉豆蔲粥适合虚寒病人,对实热病症或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选用。一般以3~5天为一疗程,早晚温热服食。肉豆蔲的用量不宜过大,量大则对胃肠有抑制作用。
【来源】《圣济总录》
【参考资料】
《太平圣惠方》:“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蔲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
本页关键字:豆蔻粥 健胃药粥 开胃消食 温中下气 宿食不消 呕吐 虚泻冷痢 脘腹隐痛 肉豆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月08月17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8月17日快讯
- 诸葛亮的养生之道
- 禹余粮的传说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