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L --> 荔枝草

荔枝草

荔枝草用于凉血,利水,解毒,杀虫。治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浊,咽喉肿痛,痈肿,痔疮。

【出处】《纲目》

【拼音名】Lì Zhī Cǎo

【别名】水羊耳(《生草药性备要》),过冬青、夭明精(《经验广集》),风眼草、赖师草、隔冬青(汪连仕《采药书》),雪里青(《慈航活人书》),皱皮葱(《纲目拾遗》),癞子草、野芝麻、野薄荷、癞客蚂草(《草木便方》),癞虾蟆(《分类草药性》),虾蟆草(《药物图考》),小活血、麻鸡婆、野芥菜、皱皮草、内红消(《江西中医药》(6):57,1957),臌胀草,沟香薷(《中国药植图鉴》),麻麻草、青蛙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红、朴地捎、根下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野猪菜(《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雪见草的全草。3~5月采收。

【原形态】二年生直立草本,高15~90厘米,多分枝。茎方形,被有短柔毛。叶长圆形或披钎形,长2~6厘米,宽8~25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域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下面有金黄色腺点,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4~15毫米。轮伞花序具2~6花,腋生或顶生,集成多轮的穗形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长2.7毫米,外面有金黄色腺点,脉上有短柔毛,分2唇,上唇有5条脉纹,下唇有2齿和6条脉纹,齿成正三角形,顶端急尖;花冠紫色,长4.5毫米,冠筒内面基部有毛环,上唇长圆形,端有凹口,外面被有短柔毛,下唇有3裂片,中裂片倒心脏形,侧裂片近于半圆形:发育雄蕊2枚,着生于下唇基部,伸出冠筒外,花药1室。花盘在前边延长。小坚果倒卵圆形,褐色,有腺点。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长在河边荒地或路边,分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贵州、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化学成份】全草含黄酮类化合物:高车前甙、粗毛豚草素、楔叶泽兰素及其7-葡萄糖甙。另含酚性物质、挥发油、皂甙,强心甙、不饱和甾醇及多萜类。种子含脂肪油。

【药理作用】荔枝草煎剂能延长二氧化硫所致之小鼠咳嗽潜伏期,但无镇咳作用,却能延长组织胺所致豚鼠翻倒时间,即有平喘作用;荔枝草中提出的挥发油,制成乳剂,既无镇咳亦无平喘效力,如与白杨提取液合用,则有镇咳作用。其醇提取液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曲、枯草杆菌。煎剂体外(直接镜检法1.9毫克/毫升,培养法3.9毫克/毫升)可抑制或杀死钩端螺旋体。

【性味】

辛,凉。

①《纲目拾遗》:性凉。

②《草木便方》:苦,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

凉血,利水,解毒,杀虫。治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浊,咽喉肿痛,痈肿,痔疮。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去瘀,洗痔疮。

②汪连仕《采药书》:凉血,止崩漏,散一切痈毒。

③《纲目拾遗》;《葛祖遗方》,治咽喉十八症,消痈肿,杨梅、痔疮。

④《草木便方》:解毒。治白秃,疥癞,风癣;除脚胫疮痒黄水,杀虫,调油涂。

⑤《分类草药性》:治一切久年癍疮,洗痔疮,痒疮。

⑥《药物图考》:治湿热风疹,阴痒、肾囊风,消肿利水。

⑦《江苏植药志》:水煎服,治腹胀。

⑧《中国药植图鉴》:捣烂敷肚脐上,除臌胀病腹水。

⑨《四川中药志》:清肺热,除风湿。治咳嗽,痢疾,牙痛及痒疹,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鲜者0.5~2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捣汁含漱、滴耳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咳血,吐血,尿血:鲜荔枝草根五钱至一两,瘦猪肉二两。炖汤服。(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喉痛或生乳蛾:荔枝草捣烂,加米醋,绢包裹,缚箸头上,点入喉中数次。(《救生苦海》)

③治双单蛾:雪里青一握,捣汁半茶钟,滚水冲服,有痰吐出;如无痰,将鸡毛探吐。若口干,以盐汤、醋汤止渴。切忌青菜、菜油。(《集效方》)

④治风火牙痛:癞子草含口中。

⑤治耳心痛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荔枝草  咳血  吐血  尿血  崩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荔枝草        下一篇:荔枝草

>> 返回中药词典L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