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X --> 香椿皮

香椿皮

香椿皮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树皮或根皮;清热燥湿,止血,杀虫;主治泄泻,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蛔虫病,丝虫病,疮疥癣癞。

香椿皮

椿皮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均可采,干皮可从树上剥下,鲜用或晒干;根皮须先将树根挖出,刮去外面黑皮,以木捶轻捶之,使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再行剥取,并宜仰面晒干,以免发霉发黑,亦可鲜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中药名称】香椿皮

【中药学名(拉丁名)】CORTEX TOONAE SINENSIS

【别 名】椿白皮、椿皮、春颠皮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楝科

【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的树皮或根皮。(《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入药部位】皮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干皮可从树上剥下,鲜用或晒干;根皮须先将树根挖出,刮去外面黑皮,以木捶轻捶之,使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再行剥取,并宜仰面晒干,以免发霉发黑,亦可鲜用。(《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本品呈半卷筒状或片状,厚0.2-0.6cm。外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纹及裂隙,有的可见圆形细小皮孔。内表面棕色,有细纵纹。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呈层状。有香气,味淡。(《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归大肠、胃经。(《中药大辞典》)

【药材功效】清热燥湿,止血,杀虫。(《中药大辞典》)

【药材主治】主治泄泻,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蛔虫病,丝虫病,疮疥癣癞。(《中药大辞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或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用药禁忌】泻痢初起及脾胃虚寒者慎服。(《中药大辞典》)

【中药配伍】

①治休息痢,昼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诸药不效:诃子五钱(去核梢),椿根白皮一两,母丁香三十个。上为细末,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陈米饭汤入醋少许送下,五更,三日三服。(《脾胃论》诃黎勒丸)

②治湿气下痢,大便血,白带,去脾胃陈积之疾:椿根皮四两,滑石二两。上为末,粥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一百丸。(《丹溪心法》)

③治小儿疳痢,渴瘦:椿木根(干,末之)、粟米(春粉),以蜜和作丸,服五丸至七丸、十丸,以瘥为度。(《广济方》)

④治脏毒,赤白痢:香椿(净洗刷,剥取皮,日干)为末,饮下-钱。(《经验方》)

⑤治淋浊,白带:椿根白皮二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腹中痞块:香椿白皮二斤(切碎)。入锅内煎水,去渣熬成膏,摊布上,先以姜擦去腹皮垢腻,以火烘热药,贴痞块上,其初微痛,半日后即不痛,俟其自落。或加麝香少许,贴后,周围破烂出水。(《岭南采药录》)

⑦治胃溃疡出血:椿芽木皮烧存性、金银花藤八钱。水煎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⑧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香椿树根皮六钱。水煎服。(徐州市《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道地性】非道地

【相关论述】

朱震亨:"椿根白皮,性凉而能涩血。凡湿热为病,泻痢、浊带、精滑、梦遗诸证,无不用之。有燥下湿及去肺胃陈痰之功,治泄泻有除湿实肠之力,但痢疾滞气未尽者,不可遽用。宜入丸散,亦可煎服,不见有害。予每用炒研糊丸,看病作汤使,名固肠丸也。"

②《纲目》:"椿皮色亦而香,樗皮色白而臭,多服微利人。盖椿皮入血分而性涩,樗皮入气分而性利,不可不辨。其主治之功虽同,而涩利之效则异,正如茯苓、芍药,赤白颇殊也。凡血分受病不足者,宜用椿皮,气分受病有郁者,宜用樗皮,此心得之微也。"

③《本草经疏》:"椿,《本经》味苦,有毒。甄权言微热,震亨言凉而燥。然考其用,必是微寒苦燥之药。《本经》主甘匿及洗疥疮风疽;藏器去口鼻疳虫疥匿者,因肠胃有湿热,故现是证,苦凉而燥,所以外治皆得也。藏器又主杀蛔虫蛊毒下血及赤白久痢;《日华子》治肠风泻血;萧炳云,得地榆主疳痢;孟诜云,止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赤带,皆取其苦能燥湿,寒能除热,涩能收敛之功耳。"

④《本草汇言》:"香椿,杀蛔虫、解蛊毒、止疳痢之药也。陈氏方云,此药甘香,温涩而燥,甘香能骤发新邪(谓发疮疥、风痍及疝气、脚气之类),涩燥能收敛陈气(谓除蛔虫、蛊毒、疳痢、胃噎、奔豚之类)。故孟氏方治妇人血崩或产后血行不止,并平常月信采多及赤白带下,取椿根煎汁服即止,则其性之止涩可知矣。’

⑤《本草求原》:"椿根气平,色赤而香,樗根气寒,色白而臭,二者皆苦能燥湿泻热,涩能收阴实肠,治湿热为病,泻利、浊带、精滑梦遗、便数诸证,燥痰湿,去疳虫。但椿涩胜,久痢血伤者宜之;樗苦胜,暴痢气滞者宜之。按古方治带浊,下痢血痢,都是用椿皮者多,而樗皮少用。其功专在于燥以达阳,涩以收阴,使阳不陷于阴中,而诸证自除。凡患湿热,必病于血,正不以入气入血区分也。故肠风下血,有用臭椿皮同苍术枳壳治者,此可见矣。"

【传说渊源】

香椿木,即香椿树,又称“百木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王者争雄的年代,一位皇帝战争失利被敌人追赶,孤身逃入深山老林,整整七天粒米未进,最后一天他已经精疲力竭寸步难移,抱着满心的不甘和无奈躺在一颗树下闭上眼睛等待已经注定的死亡的到来。

奄奄一息间,一丛树枝落在他头部,几片树叶飘在他嘴边,他无意识的咀嚼树叶,不料竟然觉得味道鲜美,唇齿生香,等把树枝上的树叶全部吃完,他发现自己居然能够行动了,于是扶着树站起来摘下树叶大嚼,就此摆脱了饥饿。这树,就是香椿木。

随后的几天里,这位落难皇帝以香椿树叶为食,恢复了体力,最后走出山林东山再起,最终夺取天下。坐稳龙椅后,他大封有功之臣,想到当年在山林里命悬一线的经历,于是昭告天下,封赠香椿木为“百木之王”,寓意百木王。

传说从这位皇帝以后,人们就开始食用香椿树叶,而香椿木“百木之王”的美誉也自此流传,并被视为幸运、平安、幸福、自然、健康的象征。

本页关键字:香椿皮  楝科植物  清热燥湿  止血  杀虫  肠风便血  崩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仙灵脾        下一篇:小蜡树叶

>> 返回中药词典X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