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黄连在儿科中的应用

黄连在儿科中的应用

黄连是中药“三黄”之一;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是临床最常用的清热类药物之一。黄连性味苦寒,入心、肝、胆、脾、胃、大肠诸经,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宜多用攻药泻药。小儿亦是纯阳之体,小儿热病传变迅速,易动风惊厥、伤津耗液、秽浊阻滞。当此之时,应及时驱邪扶正,快速截断疾病进展之机,清解热毒药中的“三黄”,便是不可缺少。

黄连是中药“三黄”之一。“三黄”一词,源于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泻心汤”一方。该方由大黄黄芩、黄连三药组成,故名“三黄”。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是临床最常用的清热类药物之一。黄连性味苦寒,入心、肝、胆、脾、胃、大肠诸经,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黄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曰:“黄连,味苦无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珍珠囊》曰:“黄连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由于在中医儿科中用黄连的祛风湿、止中部见血两个功能较少,故在这里只讨论其他功效在儿科中的应用。

泻心火

心脾积热鹅口疮:症状以口腔黏膜及舌上满布白屑状物,周围红晕明显,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叫扰啼哭,口干或渴,或伴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脉滑。治法清泄心脾积热。方药清热泻脾散(黄连、栀子、黄芩、石膏、生地、茯苓、灯心草等)。方中黄连、栀子清心经火邪。

心火上炎口疮:症状为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心烦常哭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赤、舌红尖赤、苔薄黄、脉细数。治法为清心泄热。方药为泻心导赤汤(生地、木通、黄连、甘草、灯心草)。方中黄连泻心火、生地凉心血。

舌舔疮:系儿童容易罹患的一种常见病,多在秋冬季节发病。临床表现为口唇及唇周围出现边界明显之红斑,伴有丘疹及鳞屑。病程长者口唇可出现皲裂或糜烂状态,皮损面积逐渐扩大,自觉有灼热及痒感。病程较长,多的在1~2个月以上。治法:黄连适量研成细粉,用麻油调成稀糊状,棉签蘸涂患处,一天数次。黄连苦燥,寒可清解热毒,燥可收湿敛疮。麻油性凉而润,可以润肤,防止患处干燥开裂不适而诱使病儿舌舔。

清中焦湿热

胃热呕吐:症状为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口渴喜饮,身热烦躁,夜卧不宁,唇干面赤,大便气秽或秘结,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治法清热和胃。方药加味温胆汤陈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麦冬芦根)。方中黄连就是清热泻火。

湿热泄泻:症状为大便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粪色深而黄而臭,或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治法清热利湿。方药为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方中黄芩、黄连清胃肠内蕴之湿热。泄泻之变证伤阴证,用连梅汤(云连、乌梅、麦冬、 生地、阿胶)。

湿热疫毒惊风:症状为起病急骤,突然壮热,神志昏迷,或烦躁谵语,抽搐频繁,惊厥不已经,腹痛拒按,呕吐不止,大便黏腻或挟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息风。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黄连泻中焦之火。

蛔厥证:方药用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 桂枝人参、黄柏)。方中的黄连、黄柏清胃肠内蕴之湿热、并苦下蛔虫。

治疮痈

湿热火毒之脐痈:症状以脐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全身恶寒发热,纳呆口苦,舌苔薄黄,脉滑数。治法为清火解毒、祛湿。方药为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黄连、黄柏、栀子、生地、赤芍、茯苓、泽泻蚤休鱼腥草、甘草)。方中黄连、黄柏、栀子清三焦之热。颈痈之肝胃火毒挟痰上工的治法为清热解毒、化痰消肿。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黄连、生石膏、栀子、玄参板蓝根僵蚕牛蒡子、生大黄、车前子、生甘草、方中黄连、黄芩、栀子清肝胆之热。

脏腑蕴热、火毒结聚之颜面部疔疮:疔肿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加剧,浓头出现;伴有发热口渴,便秘尿赤,苔黄腻,脉实数等症状。治法泻火解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黄芩、栀子、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大青叶、生甘草)。方中黄连为君药,以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治赤眼暴发

小儿“红眼病”或暴发性火眼,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中医学称为天行赤眼。它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主要特点是结膜发红。外治法可用黄连眼液(眼科学):黄连10克,硼砂3克,氯化钠0.5克,加蒸馏水140毫升,煮15分钟,冷却过滤,净得100毫升,再经高压灭菌,即可使用,每日数滴。

黄连在中医眼科中也是常用到的一味药,在中医眼科内治法之清热法中泻火解毒法,常用的方剂就是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本页关键字:黄连  儿科  泻心火  清中焦湿热  疮痈  赤眼暴发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王鸿士“伏邪温病”说论治肝病        下一篇:肺癌的中医治疗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