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别让“老年病”缠上年轻的你
您听说过非传染性疾病么?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世界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每年全球约有36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率的63%,其中有1400万人因非传染性疾病死于70岁前。
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简称NCD,主要包括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早在多年前,NCD类疾病就已经显示出年轻化的趋势。当前除NCD类疾病外,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等病症,也已在年轻人群中渐渐扩张着自己的“势力范围”。
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了
您肯定对心脑血管疾病不陌生,但您是否能准确地知道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这类疾病有哪些常见的病症。您也许听身边有人说过谁这么年轻就血脂高了,谁家孩子胖得血压都高了。其实心脑血管疾病就是由高脂血症、血液黏稠、高血压等这些常见的病症引发的。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有调查数据显示,发现最年轻的心梗患者刚刚三十出头,这一年龄还在被不断刷新。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三四十岁的患者已成为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的“主流”人群。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每10秒钟1人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认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代谢综合征与生活方式有着极为直接的关系。
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简称《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与2002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相比,增长了近7%。
如果大鱼大肉占据着您每天饮食的大部分;最近您发现腰围增加了不少、干点活就气喘吁吁……那您应该注意您的生活方式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使您招惹上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有心血管病家族史,那就更要早预防、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不良生活方式让糖尿病年轻化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简称指南)中指出,在我国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临床上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报告》中指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患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很多人工作生活没有规律、缺乏运动,经常晚睡晚起,吃垃圾食品,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容易使胰岛素长期超负荷运作而渐失功能,从而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年轻化不仅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改变等有关。《报告》指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指南》中显示,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DPP)研究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推荐患者摄入脂肪热量<25%的低脂饮食,如果体重减轻未达到标准,则进行热量限制。
生活方式干预组中50%的患者体重减轻了7%,74%的患者可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生活方式干预3年可使糖耐量减低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
《指南》同时也给出了糖尿病前期患者适当的干预措施的具体目标,“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
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千卡~500千卡;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
颈椎病让年轻人屡屡“中招”
颈椎病发病的年龄比较广泛。随着互联网改变着人类的工作与生活,手机、电脑、平板等一系列与互联网相关的产品的出现,低头族比比皆是。
不良的坐姿、站姿;长时间的低头;上班族常常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游戏一族甚至通宵保持一个姿势。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颈椎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招”。
专家提醒,低头、伏案时间的延长,使颈椎病发病愈加年轻化。
专家介绍,颈椎病可防可治,且经过正规治疗,约95%的病人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因颈椎病的发病多源于长时间的、过度劳损积累而成,如不能彻底断绝导致疾病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难以根除的。
正确的观念应该是积极锻炼,及时就医,治疗合理,定期复查,预防复发。治疗和康复的策略应该是,充分休息是基础,但并非一定要卧床休息,而应该多采取与工作姿势、体位完全相反的姿势,让过度伸展或挛缩的肌肉充分休息。急性发作期颈部要充分制动,避免病损组织受到刺激,加重损伤;合理运动的作用是预防和康复,站如松,坐如钟,选择适合颈部功能锻炼的颈椎操、八段锦、五禽戏等。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做适当的慢跑、开走、游泳、打球等运动;95%的病患可首先接受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如推拿、理疗、热敷、针灸、牵引等等,并配合药物内服外敷。少数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脊髓、神经受累严重,有非手术治疗预后不佳的则需手术治疗。
骨质疏松迈入中年期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编写的《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中指出,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性疾病,2002年~2005年卫生部关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全国慢性病的第三位。骨质疏松已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
“在一份对来自多个省市的骨科医师的问卷调查发现70.1%的医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要作骨密度检查,53.5%的医师认为骨质疏松骨折与大量饮酒、吸烟等有关。”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忠厚教授研究“中国人群的骨量变化规律:30岁前为骨量上升期;女性30岁~50岁、男性30岁~70岁为骨代谢平衡期;之后,就进入骨量减少期。”所以在骨量上升期就要抓紧增加骨量。
在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的《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简称《要点》)中指出,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除此以外,各种肿瘤、前列腺疾病、干眼症等曾经属于“老年病”范畴的疾病都有年轻化的趋势。
《报告》指出,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刻不容缓!
本页关键字:老年病 不良生活习惯 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颈椎病 骨质疏松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晕车晕船为哪般 专家为您解谜团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