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玉屏风散临证运用

玉屏风散临证运用

治疗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这是中医所公认疗效确切的名方。

治疗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这是中医所公认疗效确切的名方。方剂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功能益气固表止汗。其中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臣以白术健脾,合君药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散邪,三药合用,托里固表,使玄府闭合有度,故能治疗表虚之自汗。这犹如一屏风护卫于肌表,故得玉屏风之名。

此方不但能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临床上常用汤剂,根据个人经验,其用量为: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

其组成分量比例颇需研究,较为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防风用量要少于黄芪,这是根据李东垣用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之说,又因防风为疏散之品,汗证不宜多用,与黄芪相配达相畏相使之目的便可。

其二,白术的量须是黄芪与防风之和,这是根据“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实卫”。

曾有一例自汗盗汗之患儿,治以玉屏风散,稍效,后因药房缺白术,另一医建议用苍术代之,结果大汗淋漓,这是不明方义,不知苍术辛燥发汗,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之过,只走不守,发散不收,故汗水淋漓。

临床上运用时,若见自汗盗汗兼阴虚者,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若汗出特多者,则加麻黄根10克。至于纯阴虚之盗汗,当归六黄汤往往效如桴鼓。

玉屏风散不仅能治汗,而且能预防外感,对于体弱表虚易患感冒之患者尤为适宜。曾建议某中医院按上述比例制成玉屏风散,每用10~20克水煎服,每天1剂,服半月至一月,以取代丙种球蛋白以治容易感冒之患者(该地喜用丙种球蛋白成风),这既可发扬中医特色,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可避免染上某些难治之疾,何乐而不为?事后了解,据说有相当好的效果。此建议实受启发于蒲辅周玉屏风散预防感冒之经验,他认为此散用15~25克即可,用量过重有胸闷不适之弊。

若深究其能预防感冒之理,柯韵伯之论较有启发,现录之,与同道共同学习。

柯韵伯在《名医方论》中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祛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流连,终无期矣。

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唯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祛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根据异病同治之理,曾用玉屏风散治愈一例面肿如球之怪病。1961年与广州中医学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1959年高研班学员到某军区医院搞科研时,该院一护士之子,5岁,患怪病,面肿如球,病已将月,按之空虚,随指而起,似面皮之下充气一般,但无皮下气肿之握雪感,从头肿至颈部,舌嫩,因此考虑乃气虚所致。头为阳,面皮属表,故当以表虚论治。方用玉屏风散加五味子。处方: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8克,五味子4.5克。每日1剂,复煎。取玉屏补气固表,五味子敛其浮阳。服药9天,病霍然而愈。

本页关键字:玉屏风散  丹溪心法  自汗  盗汗  气虚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胃是吸收水谷精微的主要部位        下一篇:固肾安胎治习惯性流产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