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
燕麦,为禾本科植物,《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雀麦、野麦子。燕麦不易脱皮,所以被称为皮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燕麦性味甘平。能益脾养心、敛汗。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用于体虚自汗、盗汗或肺结核病人。煎汤服,或“舂去皮作面蒸食及作饼食。”(《救荒本草》)燕麦耐寒,抗旱,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能自播繁衍。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利于排便,热量低,升糖指数低,降脂降糖,也是高档补品之一,在贫苦地区是不可缺少的干粮。
营养价值
燕麦米煮的粥富含镁和维生素B1,也含有磷、钾、铁、泛酸、铜和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对脂肪肝、糖尿病、便秘等也有辅助疗效。未经烹制的燕麦麸富含镁、维生素B1、磷、钾,也含有铁、锌、叶酸、泛酸和铜。燕麦片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功用主治
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尼克酸、叶酸、泛酸、钙、铁等营养成分,具有益肝和胃、养颜护肤等功效。燕麦还能够抗细菌、抗氧化的功效,在春季能够有效的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抵抗流感。
适宜与禁忌
燕麦+牛奶:有利于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
燕麦+山药:益寿延年,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食疗佳肴。
燕麦+南瓜:益肝和胃,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
选购技巧
购买燕麦时应选择颗粒均匀、饱满完整、无谷麸的。挑选燕麦片时,要选择用锡纸包装的,尽量不选择透明袋包装的,因为受日光照射,其营养会有损失。燕麦宜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保存。
专家提醒
燕麦虽好,但一次不宜吃太多,吃多了可致胀气和胃痛,每次的推荐量为40克。我们常吃的燕麦片是燕麦粒轧制而成的,存储存时容易发生霉变,因此,吃的时候定要注意保质期,不要吃霉变的。
燕麦食疗方
1、燕麦60克,水煎服之。功能敛汗。适用于虚汗、盗汗。
2、燕麦60克,瘦猪肉100克,共炖食。功能敛汗。适用于虚汗、盗汗。
3、燕麦30克,米糠15克,水煎服。功能补虚止汗。适用于汗出不止、盗汗等。
4、每日食用燕麦片粥。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5、每日食燕麦粥。功能润肠。适用于便秘患者。
6、燕麦片90克,羊肉100克,共炖食。每日1次,连续食一段时间。功能补益脾胃。适用于肺结核。
7、燕麦茎叶60克,鲜鸡血30克,加少许白酒,共炖服。功能调经止血。适用于妇女血崩。
8、燕麦茎叶30克、鸡鲜血60克,和黄酒30克炖服。功能调经止血。适用于妇女月经量多、色鲜红、崩漏等。
9、燕麦子60克,瘦猪肉30克,共炖汤,分两次连汤顿服。功能补虚强壮。适用于病后体虚、食欲不振、便秘腹胀、肺结核等。
家常食谱
1、麦片百合粥:百合25克,燕麦片100克。先将百合加水500毫升煮熟,撒入麦片搅匀,煮沸3—5分钟即可食用。可加白糖调味,具有润肺止咳、补虚敛汗的功效。适合用于治疗肺结核病等病症。
2、麦片红枣粥:红枣50克,燕麦片100克。将红枣剥去核,加水约500毫升煮沸,撒入燕麦片搅匀,再煮沸3—5分钟即成,具有补虚损、敛虚汗的功效。常食能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硬化症。
3、麦片南瓜粥:南瓜200克,燕麦片100克。将南瓜切成丁,加水煮至半熟,撒入燕麦片搅匀,煮沸3~5分钟即成。具有补脾胃,益气力的功效。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对于控制血糖有益。
4、燕麦绿豆粥:燕麦片100克,绿豆50克。先将绿豆去杂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绿豆熟而开花,下入燕麦片,搅匀即成。本品清香适口.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补益脾胃。
5、燕麦赤豆粥:燕麦片100克,赤豆50克。先将赤豆去杂洗净,放锅内,加水适量,煮至赤豆熟而开花,下入燕麦片,搅匀即成。本品香糯爽口。功效利水除湿,消肿解毒。
6、燕麦糯米粥:燕麦片100克,糯米50克。先将糯米去杂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治落枕 揉手背
- 冬吃荠菜有滋味
- 入冬天寒易保暖,干燥上火怎么办?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