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外科症状 --> 瘰疬

瘰疬

瘰疬,是指发生在颈侧耳后皮里膜外,累累如串珠的肿块。大者属瘰,小者属疬,俗称“疬子筋”,临床上称“瘰疬”。

【概念】

瘰疬,是指发生在颈侧耳后皮里膜外,累累如串珠的肿块。大者属瘰,小者属疬,俗称“疬子筋”,临床上称“瘰疬”。后期往往延及颌下、缺盆、腋下等处。

瘰疬之名,早见于《灵枢·寒热》篇:“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医学入门》更明确指出:“生颈前项侧,结核如绿豆,如银杳,曰瘰疬。”因状态不同,而有“马刀疬、“马挂铃”等名称。或从形成瘰疬的病因、病机分为“痰核”、“气疬”、“筋疬”等。溃后常此愈彼起,则称“鼠痿”或“鼠疮”。

【鉴别】

常见证候

痰凝气滞瘰疬:初起于耳后、项侧,结核如豆,或指头大小,一枚或三五枚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硬,推之可动,并不发寒热。日久则渐渐增大,窜生,相互粘连,推之不移,且觉疼痛,苔白,脉弦。

肝肾阴虚瘰疬:结核互相粘连,推之不动,破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清稀,午后发热.心烦,食少,倦怠,或伴咳嗽,盗汗,耳鸣,妇女月经量少,舌质红,脉细敦。

鉴别分析

痰凝气滞瘰疬:古人云:“无痰不成核。”然痰核之起,多因于郁。颈侧乃少阳所主,少阳气多血少,若情志不舒,则肝郁脾损,酿湿生痰,阻滞筋脉致成结核。辨证特点:肤色不变,痛不明显,推之易动,而尢寒热。治当理气化痰。方用内消瘰疬丸。

若肤色焮红,灼热疼痛,身发寒热,脉来弦数,则系风热毒气内侵,治当疏风清热泻火,方用柴胡汤加银花、连翘等。

肝肾阴虚瘰疬:多缘肾水不足,精血亏损,水不涵木,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结聚而引起。此证与痰凝气滞瘰疬虽同源于“痰”,但前者为痰凝气滞,属实证,常兼有风热毒气内侵的气分症状;后者为肝肾阴虚,属虚证,常伴有骨蒸劳热的血分症状。后者治当滋肾健脾,方用养阴煎(经验方)。

本页关键字:瘰疬  疬子筋  马挂铃  痰凝气滞  肝肾阴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缺盆溃烂        下一篇:颈间生疮

>> 返回外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