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痛
【慨念】
踝关节以下部位发生的疼痛称足痛,包括足心痛、足背痛、足趾痛等。
【鉴别】
常见证候
风湿痹阻足痛:足部疼痛,遇阴雨寒冷加重,常见有四肢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下肢困重,舌苔薄白,脉濡缓。
寒湿凝滞足痛:足部疼痛,以足趾为多,走路时下肢沉困乏力,痛甚则跛行,小腿瘦胀重着,肌肤冷而苍白,逐渐变为紫暗,患肢怕冷,麻木刺痛,入夜尤甚,舌淡苔白。日久不愈可成脱疽。
肝肾阴虚足痛:足心痛为多,行走不便,不耐久立,头晕耳鸣,腰膝痠软,两眼昏花、脉沉细无力。
鉴别分析
风湿痹阻足痛与寒湿凝滞足痛:风湿痹阻足痛乃由风与湿合浸淫肌肤,留滞经络而成痹证,故常伴全身关节疼痛,或肿胀变形,治宜祛风化湿,蠲痹通络,方用防风汤或蠲痹汤加减。寒湿凝滞足痛多由汗出之后冷水洗足,或久立寒湿之地,寒湿入侵所致,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言:“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举痛论》也云:“寒气入络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胸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湿与寒合而成足痛,故其痛有湿和寒的特点,湿邪者小腿痠胀重着,下肢困重;寒凝者,肌肤冷而苍白,入夜尤甚。治宜温经散寒佐以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合附子汤加减治疗。
风湿痹阻和寒湿凝滞日久,均可因气血阻滞而导致血瘀,或郁久化热。抉瘀者可见局部青紫,治应配合活血化瘀,可用桃红四物汤。久郁化热者,局部焮红,灼热肿痛,口干口苦治宜清热利湿,宜通经络,方用四妙丸加味。
肝肾阴虚足痛: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亏虚,骨髓失常,则发为足痛。故先天禀赋不足,或强力劳动损及筋骨,或纵欲无度,肝肾不足,可为足痛成因。其特点是足痛不耐久立,同时伴见肝肾亏虚症状,如腰膝瘦软,头晕眼花等。治疗宜滋补肝肾,强筋健骨,方用虎潜丸加减。
足痛有虚实两端.虚则肝肾不足,骨髓失养,实则风寒湿痹阻,气血凝滞不通,实证日久亦可损及肝肾而为虚证。
【文献别录】
《罗氏会约医镜·论湿证》:“经日,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又日,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以足居下,而多受湿,湿郁成热,湿热相搏,其痛作矣。”
《石室秘录·手足痛》:“脚痛之证,最多而最难治。盖脚乃人身之下流,水湿之气一犯,则停蓄不肯去,须提其气而水湿之气始可散也。”
《东垣十书》:“足痛,新病以痛风法治之,久病非脚气,以鹤膝风治之,各自有门。痛风多属血虚,然后寒湿得以侵之。”
本页关键字:足痛 足心痛 足背痛 足趾痛 风湿痹阻 寒湿凝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