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妇科症状 --> 经质清稀

经质清稀

经质清稀,系指经血质地稀薄而言。《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有经水“清澈”、“形清”之称。

【概念】

经质清稀,系指经血质地稀薄而言。《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有经水“清澈”、“形清”之称。

【鉴别】

常见证候

血虚经质清稀:经色淡红而稀,经行后错,量少,或点滴即净,经后小腹绵绵作痛,面色白光白,头晕目昏,心悸少寐,唇舌淡白,脉沉细弱。

气虚经质清稀:经质清稀而色淡,经期提前量多,或崩,或漏,少腹空坠,精神不振,气短懒畜,自汗怯冷,舌质淡胖,脉沉弱或虚大无力。

寒湿凝滞经质清稀:经质稀薄而量涩少,经期后延,色紫黑不鲜,或如黑豆汁样,间灾瘀块,行经时小腹冷痛,得温则减,白带甚多,腰痠体重,或胸痞脘胀,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沉紧。

肝肾阴亏经质清稀:月经质稀而色鲜红,经来错后量少,或提前量多,或日久淋漓不断,面颊潮红,心悸失眠,眩晕耳鸣,腰膝痠软,舌质嫩红,脉细数无力。

脾肾阳虚经质清稀:月经逾期而至,经色淡黯或淡白似水,量少或多,经期唇青面白,手足厥冷,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平素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腰膝冷痛,带下量多,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舌质淡胖而嫩,脉沉迟弱。

鉴别分析

血虚经质清稀与气虚经质清稀:二者均为虚证,但病因病机各异。血虚经质清稀多因长期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崩漏,吐血,便血等)。及堕胎,小产,产后大出血耗伤阴血;或饮食索少,水谷精微不足,血的来源匮乏,致使冲任血虚,故见经色淡红而量少,质清稀,兼见心悸少寐,头晕目昏等血虚之候;气虚经质清稀除因素体脾胃馁弱,生化之源不足外,还可因劳役过度或久病耗伤正气,导致气虚不能化汁为赤;气不摄血而血妄行,故见月经浅淡而稀,经行先期量多,或逾期不止,或淋漓不断,兼见倦怠气短,自汗怯冷之气虚之征。临证必须分清主次,血虚者以养血为主,佐以益气,方用四物汤加黄芪香附之类;气虚者宜益气调经为主,佐以养血,方用四君子汤加当归白芍,或用补中益气汤

寒湿凝滞经质清稀:是由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感受寒湿,寒湿搏结冲任,客于胞富,凝滞经血而致的寒实证。特点是经质稀薄而色不鲜,或如黑豆汁,间夹瘀块,小腹冷痛拒按,治当温经活血,温化寒湿,方选温经汤茯苓干姜

肝肾阴虚经质清稀与脾肾阳虚经质清稀:二者同为虚证,但一为阴虚,一为阳衰,一寒一热,迥然不同。前者系因禀赋阴虚,或久患热病,或房劳过度,耗伤精血,精血不充,血海空虚,出现经质清稀,色鲜红而量少。若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可见月经提前或量多,同时见颧红口干,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舌红脉数等证。而后者多因素体阳虚,或恣食生冷,或误服寒凉攻下之剂,戕伐脾胃之阳,或久泻久痢,损伤睥肾之阳,阳失温煦,血海空虚,故见经色黯淡或淡白如水,兼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舌淡脉沉弱。治疗上,前者宜滋补肝肾,方选左归饮为主;后者则温补肾阳,补火生土,方用右归饮。

总之,经质清稀一症,属虚寒者多。一般来说,稀而色红属虚热,稀而色淡属虚寒。但临证不可拘泥,应脉症合参,全面分析。

【文献别录】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经水过多,清稀浅红,乃气虚不能摄血也。……若形清腥秽,乃湿瘀虚寒所化也。”

“色浅淡而清,则为不足之热也。”

本页关键字:经质清稀  经血  血虚  寒湿凝滞  肝肾阴亏  脾肾阳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经血夹块        下一篇:经质粘稠

>> 返回妇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