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者亦可治其本——论“急性虚证”理论及临床应用
“急性虚证”是指突感外感六淫、疫疠、中毒、失血、失液、各种外伤等急性的、严重的病理因素导致人体正气迅速耗伤的一种病理状态,特别是在急危重症的救治当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总结借鉴前人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基于30余载中医临床实践,首次提出了“急则亦可治其本”的学术观念,打破了“急则治其标”的传统学术理论,倡导“急性虚证”学术理论,以冀对同道有所启发,为中医临床尤其是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历史溯源
“急性虚证”在中医学中并没有系统提出相关病名,但历代医籍的论述有类似记载,如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对命名冠以“暴”“卒”“厥”等急性疾病所导致的“急性虚证”的描述,并认为:“三虚至,其死暴疾也”(《灵枢·岁露》)、“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灵枢·九宫八风篇》);又如张仲景《伤寒论》所论“直中”皆“急性虚证”之范畴;《景岳全书·厥逆》曰:“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也。……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血尽脱,则气亦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死”,这些都是“急性虚证”的危候。由此可见,对于“急性虚证”的临床表现,历代医家在不同的疾病当中均有确切的描述。
近代以来,“急性虚证”的发生呈日益增多之势,临床中如本属实证的疾病,在使用中、西医药物后,呈现“急性虚证”的脱证状态,如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与失液性休克等。
病理机制
“急性虚证”是致病因素导致的机体短时间内出现阴阳、气血、脏腑功能迅速虚衰的证候,多表现为“邪实未去、正气已虚”、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情危重,即“急、重、虚”的证候特点。
气虚、气脱
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气不内守导致气血津液外脱散失;或因大出血、大汗出等气随血脱、气随津泄而致正气外散虚脱,以致机体功能活动突然衰竭,这是各种虚脱病变的主要机理。如脓毒证、过敏性休克等。
血虚、血脱
脾不摄血、肝不藏血、热盛动血等导致血溢脉外之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在临床中常见于大咯血、上消化道大出血、崩漏等短时间内因大量出血而出现血脱,是“急性虚证”的一种表现。
阴虚、阴脱
阴虚乃热病之后或因五志过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而阴脱的主要病因是机体内暴吐、暴泻后阴液暴脱致亡阴,以大汗淋漓和汗温、咸而黏为特征,是疾病的危险证候,若救治稍迟,死亡立见。
阳虚、阳脱
过食寒凉(包括寒凉药物)及寒邪直中等导致阳气急性损伤,继而在阳虚基础上发生阳脱,如急性左心衰之心阳暴脱证、小儿喘咳肺炎重证所致心阳暴脱、休克等阳气暴脱证。
治疗原则
“虚则补之”(《素问·五常政大论》)是“急性虚证”的治疗原则。针对人体气血阴阳不足和脏器的虚损进行补益是“急性虚证”的治疗方法。可分为:补益法、温里法、固涩法等。
补益法
补气:适用于急性气虚的病证,如倦怠乏力、呼吸短促、动则气喘、面色晄白、食欲不振、便溏、脉弱或虚大等。
补血:适用于急性血虚的病证,如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脉细数或细涩等。
补阴:适用于急性阴虚的病证,常见于温热病,症见口干、咽燥、虚烦不眠、便秘、甚则骨蒸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补阳:适用于急性阳虚的病证,如畏寒肢冷、冷汗虚喘、腰膝酸软、泄泻水肿、舌胖而淡、脉沉而迟等。
温里法
温中祛寒:适用于寒邪直中脏腑等而出现身寒肢凉、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等。
温经散寒: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行不畅而见四肢冷痛、肤色紫暗、面青、舌有瘀斑、脉细涩等。
回阳救逆:适用急性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而见四肢逆冷、恶寒踡卧、下利清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固涩法
固表敛汗:适用于表虚不固的急性汗证,包括发表过度的汗证。
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肾阳衰,以致急性下利不止、滑脱不禁的病证。
涩精止遗:适用于肾气虚弱、膀胱失约的急性小便失禁。
临床验案
汤某,女,44岁。患者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10天”于2011年5月20日收入。5月11日行痔疮切除术中突发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心律恢复,仍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即转入上海长征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予抗炎、抗休克、抗癫痫等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和血液净化、亚低温治疗。5月17日行气切术。病人仍然呈深度昏迷,无自主呼吸,持续高热、肢体抽搐。5月18日转入我科。诊断:中医:脱证(痰蒙清窍、元神虚脱),西医:①心肺复苏后综合征(肺、心、脑、肾);②脓毒症休克;③继发性癫痫。
中医辨证当属“脱证”之阳气暴脱,兼痰蒙元神之证,急以复元醒神、佐以豁痰开窍,予复元醒脑汤方(人参60克、附子60克,大黄粉30克等),伍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同时减少抗生素、抗癫痫药物及停止亚低温治疗。
5月25日,自主呼吸恢复及脏器功能检查正常,停用呼吸机及血液净化治疗。29日,患者神志清楚,可自主进食,无特殊不适及病理征,转康复治疗。
本页关键字:急性虚证 气虚 气脱 血虚 血脱 补益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沈绍功临床辨治治略 下一篇:以虚实辨怪病,投经方显奇效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冬至养生
- 尿道炎的中医治疗
- 冬至阳气始升腾 艾灸神阙适养生
- 素怀慈悲心 温灸起沉疴——缅怀马氏温灸法创始人马少群
- 以虚实辨怪病,投经方显奇效
- 急者亦可治其本——论“急性虚证”理论及临床应用
- 沈绍功临床辨治治略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