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筋
【概念】
转筋是以小腿肌肉(腓肠肌)的抽搐拘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状。转筋之轻者仅表现为手指或足趾抽搐,重者转筋入腹,腹肌疼痛。明·李梃在《医学入门》中称“脚转筋”,俗称“抽筋”。
早在《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就有:“血气皆少则喜转筋”的记载。《金匮要略》对转筋的症状描述为“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诸病源候论》已有“霍乱转筋”的记载。
转筋与四肢抽搐不同,转筋以小腿抽搐拘挛为主,常表现一侧小腿转筋,除霍乱后期一般无神志症状。四肢抽搐属风证,四肢均有抽搐,多伴有神志症状如神志不清等。
【鉴别】
常见证候
气血不足转筋:小腿转筋,或仅见手指、足趾转筋,劳累易诱发,面色不华,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心悸不寐,乏力纳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肝肾不足转筋:转筋时作,多见于老年人,腰膝痰软,头晕耳鸣,健忘体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风寒外袭转筋:转筋时作,受寒易诱发,肢节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寒霍乱转筋:小腿转筋,甚则转筋入腹,吐泻不止,吐泻物如米泔水,面色苍白,眼眶凹陷,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数。
热霍乱转筋:小腿转筋,甚则转筋入腹,吐下骤作,臭秽难闻,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鉴别分析
气血不足转筋与肝肾不足转筋:二者均属虚证,临床表现小腿转筋,以单侧小腿转筋为多见,也可仅见手指、或足趾转筋。气血不足转筋多见于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衰之人。《难经》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血不足,筋脉失荣而致转筋,劳累后气血越虚,则易诱发转筋;气虚故见气短懒言,乏力纳少;血虚不能荣于头面故见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藏神,血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见心悸不寐;舌质淡,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不足之象。治宜益气养血,方甩八珍汤。肝肾不足之转筋则多见于老年人,肝主筋,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筋脉失养故见转筋,腰膝痠软,或见体痛;精血亏虚耳目清窍失荣故见头晕耳鸣、健忘;治宜补益肝肾,方用无比山药丸。
风寒外袭转筋与气血不足转筋:风寒外袭转筋多有肢体、尤其是双腿有感受风寒史,或居处寒冷,或涉水雨淋。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风寒外袭,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收引拘急故转筋,或见肢冷疼痛,受寒后易诱发。治宜祛风散寒,方用乌头汤加减。气血不足之转筋多兼气血亏虚之症状如气短乏力,纳少懒言,心悸不寐,与风寒外袭转筋资可鉴别。
寒霍乱转筋与热霍乱转筋:霍乱之病多由饮食不洁,秽浊疫疠之邪直伤脾胃,升降失常,清浊不分,临床表现吐泻不止,津液骤亡,筋失所养而致转筋。轻者仅见双腿,手足转筋,重者转筋入腹,腹痛拘急。寒霍乱与热霍乱均可见转筋,然寒霍乱其吐泻物如米泔水,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腻;而热霍乱其吐泻物臭秽难闻,发热口渴,苔黄腻,脉濡数。寒霍乱治宜温补脾胃,回阳救逆,方用附子理中汤化裁。热霍乱治宜清热化湿,辟秽泻浊,方用蚕矢汤化裁。无论寒霍乱或热霍乱如吐泻不止,每致气随液脱,亡阴亡阳,病情危急,应采用中西医急救措施,如输液等。本病如查属西医之霍乱病,需立即向防疫部门报告。
【文献别录】
《金匮要略》:“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医学入门》:“阳明胃与大肠以养宗筋,暴吐暴泻,津液骤亡.筋失所养,故轻者两脚转筋而已,重者遗体转筋,手足厥冷,若欲绝。”
《证治准绳》:“转筋者,亦是脾胃土衰,肝木自甚,热气燥烁于筋,则筋挛而痛,亦非寒也。”
本页关键字:转筋 小腿抽搐拘挛 足趾抽搐 气血不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