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太息
善太息是指患者自觉胸中憋闷,每以长声嘘气为舒的一种症状。又称"叹息”。
【概念】
善太息是指患者自觉胸中憋闷,每以长声嘘气为舒的一种症状。又称“叹息”。
本症与“嗳气”不同。嗳气是指胃气上逆嘎然有声的表现;太息则是气机郁滞不利,而得长叹为快症状。
【鉴别】
常见证候
肝郁善太息:胸闷不舒,长嘘叹气,胁肋胀满,神情默然,纳少,口苦,眩晕,苔白, 脉弦。
气虚善太息: 常欲叹息, 气短自汗, 倦怠乏力, 纳少, 舌质淡, 舌体胖, 苔白, 脉细。
鉴别分析
肝郁善太息与气虚善太息:前证太息由于情志所伤, 所欲不遂, 或强烈精神刺激,肝气郁滞, 失其条达, 胸中气机不利, 故见胸闷抑郁, 每欲叹息则胸宇得舒。 临床尚有情绪低落, 神情默然, 胁胀纳呆等肝郁症候。 治宜疏肝理气解郁, 方选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等。 气虚善太息, 由劳伤过度, 或久病失养, 而致气虚。 气虚则宗气不展, 欲得叹 息而后快。临床除常叹息外, 还有气短自汗, 神倦乏力, 舌质淡, 脉细等气虚证候, 治宜补中益气方选保元汤、 补中益气汤等。
肝郁善太息属实证, 气虚善太息属虚证。 二症均见太息伴胸闷, 胸闷缘千气机不利所致, 惟欲太息为舒。 然肝郁善太息病机为肝失条达, 气机郁滞;气虚善太息为气动乏力, 不能舒展。 故临床表现迥然不同, 两证不难鉴别。
【文献别录】
《灵枢·经脉》篇: “胆足少阳之脉, ……是动则病口苦, 善太息, 心胁痛, 不能转侧。”
《灵枢·胀论》篇:“胆胀者, 胁下痛胀, 口中苦, 善太息。”
《证治准绳·杂病》:“经云:黄帝曰: 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 思忧则心系急, 心系急则气道约, 约则不利, 故太息以出之。”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