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全身症状 --> 啮齿

啮齿

啮齿,是指上下牙齿相互磨切、格格有声而言。

【概念】

啮齿,是指上下牙齿相互磨切、格格有声而言。

本症在古典医籍中,有不同的名称。《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称其为"齘齿",唐宋以来,又有"齿齘"、"啮齿"、"嘎齿"、“咬牙”等名。

【鉴别】

常见证候

风寒束表啮齿:寒战啮齿,伴见发热恶寒,头痛,周身疼痛,无汗,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

心脾积热啮齿:常于睡中啮齿,发热口渴思冷饮,口舌生疮、疼痛,呕吐嘈杂或食入即吐,口臭,心烦,舌质红,舌苔黄而少津,脉滑数。

食滞冒肠啮齿:睡中啮齿,胸院搭胀疼痛,不思饮食,厌食,嗳腐,或呕吐馈食,大便不畅,便臭如败卵,或泄泻腹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腻而微黄,脉滑而实。

蛔虫啮齿:睡中啮齿,胃院嘈杂,腹痛时作时止,贪食,有异食怪癖,而黄肌瘦,或鼻孔作痒,白眼珠有蓝斑或蓝点,面部(侧面部及颤部)有白色虫斑,唇内有小点(呈粟粒状半透明状突起),舌尖部或舌中线两旁有浅红或鲜红色点状突起。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弦滑。

气血两虚啮齿:啮齿声音低微,面色眈白,唇舌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悸怔忡,倦怠无力,少气懒言,语言低微,或手足麻木,舌体胖,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脉细弱或虚大。

阴虚动风啮齿:啮齿连声,手足蠕动,甚或瘛瘀,或手足颤抖,面色憔悴,两颤嫩红,或盗汗,五心烦热,或咽干口燥,舌质红,舌苔极少或无苔,脉沉细。

热盛动风啮齿:啮齿有声,或牙关紧闭,壮热,口渴引饮,喜凉饮,大汗出,脉洪大而数,舌质红,舌苔黄而干;或角弓反张不能平卧,四肢拘挛抽撞,或腹部胀满、拒按,大便燥结不通,舌质红,舌苔黄厚而燥干,脉沉实或滑实有力而数。

鉴别分析

风寒束表啮齿与心脾积热啮齿:前者是外受风寒之邪与正气交争于表,见发热恶寒,战栗啮齿,头痛,周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等表证;后者乃是心脾火热所致。因其阳明之脉入齿中挟口环唇,内热充络,故见牙齿磨切有声之症。兼见心烦,口臭,口渴思冷饮,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两者一表一里,截然不同。风寒束表啮齿,常在醒时发作;而心脾积热啮齿,常千睡中磨牙。风寒束表啮齿,治以解表疏风散寒,常用麻黄汤加减;心胃火热啮齿,治以清泄胃火,常用清胃散。

食滞胃肠啮齿与蛔虫啮齿:多见千小儿,常于夜间发作。其不同点是:蛔虫啮齿有蛔虫证的特点,如腹痛以跻周为著,且时痛时止,贪食,有异食怪癖,面黄肌瘦,白限珠有蓝斑、蓝点,面有白色虫斑,唇内有粟状小点等。治以驱虫为主,佐以健脾化漫法,常用追虫丸、使君子散或乌梅丸。食滞胃肠啮齿,是由饮食不洁,内伤乳食,停滞不化,气滞不行,伤及脾胃引起。其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院腹胀满,形体消瘦,大便不调为特点。治以消食导滞和中法,常以保和丸易丸方为汤剂加胡黄连内服;或服积实导滞丸(或汤)加减。临床上,也可出现积滞与蛔虫兼见情况,可兼而治之。

阴虚动风啮齿与气血两虚啮齿:阴虚动风啮齿无论见千杂病之中或见于温病之中,皆是阴精耗伤水不涵木所致。肝主筋脉,赖肾水以滋养。年老久病、七情内伤、劳倦失度,或邪热久羁、阴液被烁,都是阴虚动风的缘由。其辨证要点应抓住两点:一是具备肝肾阴虚之证(如两目干涩,头晕耳鸣,腰痉腿软,心中愤愤大动,或断红潮热,五心烦热,神倦脉虚,舌红苔少等)。二是除啮齿外,尚有其它动风之象(如麻木震颤,独头动摇,手足蠕动,甚或瘛瘀,或见四肢挛急,角弓反张等)。常治以柔肝滋肾,育阴潜阳,熄风止痉法,方如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气血两虚啮齿是因气血虑弱筋脉失于滋养而致,临床表现除啮齿症状外,气血不足的表现是辨证的主要依据(少气懒言,气微而短,面色苍白无华,唇甲色淡,眩晕,甚或瘛拻,舌质淡,脉细弱等)。气血两虚啮齿,宜治以益气养血法,方用八珍汤加减。

热盛动风啮齿,是在急性外感热病中易见的一种症状,多见千小儿。其主要特点是必兼热盛症状(壮热烦躁、口渴喜冷、面赤唇焦、大汗出、便秘漫赤;或腹院胀满、拒按、大便燥结不通、舌质红、舌苔黄而干或黄燥而厚起芒剌、脉象弦数或洪大而数或沉实而数或滑实有力而数)。热盛动风啮齿,如因肝经热盛动风为主,轻者头目眩晕,心绪不安;重者兼见突然抽擂,口眼唱斜,半身不遂,角弓反张,甚至昏迷,脉象为弦劲而数。若热在阳明气分,当见大热、大烦渴、大汗出、脉洪大;若热结阳明之腑,当有搭、满、燥、坚、实的表现,舌苔老黄或焦燥起剌。不论哪种情况,治疗应以急清邪热为务,热退则风熄,啮齿自止。肝热盛动风,宜平肝熄风法,选羚羊钩藤汤加减,井可参酌病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阳明气分热盛动风,宜清气分热以熄风,选方白虎汤加减。阳明热盛于腑动风,亟予通腑泻热,方选凉隔散或大承气汤。热盛动风啮齿,与心胃火盛啮齿不同。前者除啮齿外,尚有动风表现,而且其热象甚著,非心脾积热啮齿兼见心烦、口臭之症所能比。

啮齿一症,风寒束表、心脾积热、食滞胃肠、蛔虫、热盛动风诸证,牙齿磨切声音较强,多为实证;气血两虚、阴虚动风等证牙齿磨切声音较低微,多为虚证。

【文献别录】

医林改错评注·半身不遂论叙》:“口噤自是口噤,咬牙自是咬牙,古人以口噤咬牙混成一症,何临证粗心之甚!口噤是虚,咬牙是实。口噤是牙紧不开,咬牙是叩齿有声。”

《外感温热篇》:“若咬牙啮齿者,湿热化风痉病;但咬牙者,胃热气走其络也。”

《温热经纬·疫证条辨二十八》:“杂证啮齿为血虚,疫证见之为肝热,宜本方(清瘟败毒饮)增石膏、生地、丹、枙加胆草。”

本页关键字:啮齿  格格有声  齿齘  嘎齿  咬牙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善太息        下一篇:鼾眠

>> 返回全身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