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
【概念】
肛裂,是指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久不愈合,形成慢性溃疡的症状,又称肛门裂口。裂口好发于肛管的前后正中,两侧较少,女性及青壮年居多。肛裂常与疼痛、便血症状并见。
本症在早期中医文献中的论述多散见于痔漏之中,如《诸病源候论》曰:“肛边生疮,痒而复痛出血者,脉痔也”《疮疡经验全书》称“钩肠痔”,“裂口痔”等。《马氏痔瘘科七十二种》提出“裂肛痔”,后世亦称“裂”或“肛裂”。肛裂久不愈合可在肛缘形成“哨兵痔”,乃是继发症状,与痔的性质不同。
肛门皲裂多发生于肛门皮缘,表浅而疼痛,流血不甚,多能自愈,应加区别。
【鉴别】
常见证候
燥火内结肛裂:肛门裂口新鲜,大便秘结坚硬,便时肛门剧痛,如刀割火灼,便后稍有减轻,继则持续疼痛数小时,甚至整日,鲜血随粪便点滴而下,常因疼痛坐卧不安,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不敢进食,舌苔黄燥,脉数。
湿热蕴结肛裂:肛门裂口,大便不畅或初硬后溏,便时肛门疼痛,-血色暗,平时肛门坠胀.时有粘便排出,甚者裂口内有少量脓汁,伴发热恶寒,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细数。
血虚肠燥肛裂:肛门裂口日久,刨面暗红,伴有哨兵痔,便时肛门疼痛,便后出血不多,大便燥结,不易排出,口舌干燥,心烦失眠,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鉴别分析
燥火内结肛裂:多由感受风火燥热之邪,或嗜食辛甘厚味,以致燥火结于胃肠,灼津伤液,粪便坚硬干结,难于排出,强努则伤损肛门皮肤,形成肛裂。裂口因便秘反复加深,久不愈合,伴剧裂疼痛,鲜血点滴为其特点。治宜泻火清热,润肠通便,方用栀子金花丸。外用祛毒汤坐浴,敷生肌玉红膏。
湿热蕴结肛裂:多由感受湿热,醇酒肥甘,以致湿热蕴结胃肠,下注肛门而成。症见肛门坠痛,流血,裂口有少量脓汁,肛缘常有潮湿感,不时发痒为其特点。治宜清化湿热,润肠通便,方用内疏黄连汤,外用祛毒汤熏洗坐浴,敷生肌玉红膏,或四黄膏。
湿热蕴结肛裂与燥火内结肛裂,二者均有热迫肛门之感。然一为湿热下注,故便带粘液,肛门坠胀;一为燥火内结,故便结而硬,鲜血点滴,疼痛剧烈。
血虚肠燥肛裂:多由老人阴虚,产后血少,或恚怒伤肝,气郁化火,血虚生燥,以致津涸肠枯,肛门皮肤失于濡养,便秘燥结,擦破肛管皮肤而成。症见便时疼痛,血不多,大便干结如羊粪,伴口舌干燥,心烦失眠为其特点。治宜凉血养血,润燥通便,方用麻仁丸,或济川煎,外敷生肌玉红膏。
血虚肠燥肛裂与燥火内结肛裂,二者均有大便干燥秘结。但一为津血衰少,肠道干燥失润,多见于老年人,或产后,属虚证。一为实热燥火,粪块硬结,多见于阳盛之体,属实证。当予分辨。
肛裂一症,总不离燥结二字,临床当辨虚实,不可一概以实证论治。初起若能保持大便通畅,每日熏洗坐浴,外用生肌玉红膏等,多能及时治愈。若反复发作,久不愈合,形成陈旧性创面,或继发皮下肛瘘、哨兵痔及肛门狭窄等,则当采用手术疗法。
【文献别录】
《外科大成·下部后》:“钩肠痔:肛门内外有痔,摺缝破烂,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肛门围绕,折缝破裂,便结者,火燥也。初俱服止痛如神汤消解之。”
本页关键字:肛裂 燥火内结 湿热蕴结 血虚肠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