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中医药大事记(2009—2012年)
2009年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各行各业开始迸发出新的“活力”。这一时期的中医药工作也随着时代发展,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届国医大师评选,中医针灸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09年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发布,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这些成就给中医药发展带来了强大动能。
(1)2009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在北京召开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表彰首届30位“国医大师”。
(2)2010年11月,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201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中国的申报,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4)2011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2009年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同月1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获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5)2011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印发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表彰大会上,韩启德(前右)、张茅(后右一)等领导与国医大师任继学(前左)等亲切握手。
(1)历史陈述
首届国医大师评选:中医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2009年6月19日,90岁高龄的李辅仁身穿唐装,走进北京京西宾馆,和参加中医药界“授勋仪式”代表们一起见证着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半个小时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5000年的中医文化传承到我们的手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好好继承,好好发扬,把这个接力棒努力传递下去,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培养与厚爱。今后,我们要继续倡导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下去,培养好接班人。生命不息,我们就要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不止!”李辅仁在座谈会上说。
首届国医大师评选工作于2008年10月28日正式启动,是从全国中医药系统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人员中遴选出来,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同时,还要具备品德高尚,获得社会广泛赞誉,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5年以上,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等条件。
当选的30位国医大师,年龄最大的是1913年出生的裘沛然,年龄最小的是1935年出生的张学文。
当天下午的座谈会上,从安徽赶来的李济仁说到激动处,78岁的他一下子站了起来,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直接交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手中。国医大师朱良春建议,以30位大师的名义发出倡议,鼓励年轻学子学经典,重临床,整理挖掘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不断继承创新,振兴中医药事业。
前来参会的国医大师们大都年事已高,想好好把握这一难得的机会,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竟延长了两个多小时。
获评“国医大师”后,他们激发了更高的工作热情,坚持临床实践,积极带徒,传授经验,出版著作,影响和带动更多中青年人才投身中医药事业。
张学文回忆起自己从15岁开始学中医到被评为国医大师的经历。在他的记忆中,学医的日子并不好过。弄清各种中药汤剂是一件头疼的事,为此他没少受身为中医的父亲责骂。可就是这些令他头疼的汤剂药方,帮他顺利走上了从医之路。而几十年的从医之路,让张学文深切体会到“学海无涯”的含义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张学文说,这些年每天伴随他的有两件事,看病和带学生。被评为国医大师后,他有了自己的学术工作室、研究所……门下各级各类弟子已逾百人。他的心愿很朴实:“我想能多
本页关键字:改革开放 中医药大事记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国医大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龙江中医眼科学术思想传入新加坡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月顺时养生:控情绪防燥邪养阴精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霜降养生
- 邓小平的长寿经
- 长期憋尿危害重 多种疾病找上身
- 秋季7款养生粥 合理搭配护肠胃
- 秋吃萝卜赛人参 健康食用有学问
-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医药大事记(2009—2012年)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