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中医药大事记(2009—2012年)
通过国医大师评选表彰,树立模范典型,进一步坚定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事业发展的信心、修德敬业的恒心和奉献中医药事业的决心,营造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了中医药行业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推动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为国医大师建设传承工作室开展师承带徒,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衔接制度,创新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邀请国医大师参与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编辑出版学术论著等方式,整理和传承了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惠及中医药行业广大从业人员。
继首届国医大师评选后,2013年和2017年完成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医大师的评选工作,每届评选30人,目前共有90人荣获该称号。一支由国医大师、各级名中医、中医骨干和中医执业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正逐步形成。
(2)历史陈述
中医针灸列入非遗名录:向世界亮出中医药“名片”
2010年11月16日,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国际上对中国作为中医针灸起源国地位的正式确认,为中医药国际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这一天开始,中医针灸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更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共享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大幅提高,成为服务于全人类生命健康的宝贵资源。
几乎全程参与中国政府针灸申遗工作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原秘书长沈志祥曾评价说,针灸成功入遗不仅意味着国际社会对这项医学手段的肯定,更是以针灸为代表的、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早在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申报工作。
中医药历来被视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此在最初阶段,中医药是作为一个整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但是,中医药又有针灸、又有著作、又有技术、又有药等等,包罗万象,而联合国有关部门对申遗的要求是越具体越好。中医药申遗思路面临调整。于是,2009年10月,中医药申遗改为中医针灸申遗。
中医针灸申遗,不仅是保护中医针灸的一招一式,更是保护传统中医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根。在当时,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影响遍及全球,国外的针灸师至少有20万人,服务产值每年100多亿美元。针灸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保护、传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遗产”意味着行将就木,濒临灭绝。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黄龙祥回应,中医博大精深,疗效确切,有很多东西现代医学还无法解释。但现代医学不能解释并不代表没有价值,随着科学发展,一些原先不能解释的东西也会慢慢被大家理解和接受。如果现在不保护,这些技能就会失传,申遗,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发生。
申报成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了传统医药的文化根基,跳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窠臼。我们可以借助这种保护,建立一整套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申报成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履行缔约国责任,逐条落实申报文本中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做的有关保护措施的各项承诺,强化这项遗产保护政策的保障力度。在制定宣传与保护计划方面,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研究,探索不同传承模式,完善中医针灸的传承机制,积累传承资料
本页关键字:改革开放 中医药大事记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国医大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龙江中医眼科学术思想传入新加坡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月顺时养生:控情绪防燥邪养阴精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霜降养生
- 邓小平的长寿经
- 长期憋尿危害重 多种疾病找上身
- 秋季7款养生粥 合理搭配护肠胃
- 秋吃萝卜赛人参 健康食用有学问
-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医药大事记(2009—2012年)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