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点穴治疗小儿发热
1.病因
小儿发热,一般属于外感,即风寒感冒。或由于食积,即食积化热。此外,临证往往有査不出原因的发热。
2.症状
常见的伤风感冒发热,热在皮肤;小儿头痛,鼻塞,或流清涕,手背发热。食积发热,皮肤不太热,手心发烧,时烧时止;伴有不想吃,消化不良等现象。不明原因的发热,前半天轻,后半天重,夜间更甚,有发热十余日不愈的,有服磺胺类药,或注射盘尼西林等药,而烧仍不退的。
3.辨证施治
按外感,为表病。主表者是肺。与肺相表里者,手阳明大肠经。外感,属于风寒。主风者,足少阳胆经。因而,治感冒发热,则取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阳胆经。热甚,则伤阴,须泻阳补阴兼顾。
配穴与手法:
风寒发热:取合谷穴(泻)、风池穴(泻)、足三里穴(泻)。治疗风寒感冒,发热不太高者,按上列穴位次序点穴。每穴平揉、压放、点打各100次。如发热比较高者,加泻大椎穴,补内关穴。
手法宜轻,并减去点打法。
食积发热;内关穴(补)、大椎穴(泻)、足三里穴(补)、中脘穴(泻)等穴。
不明原因发热:合谷穴(泻)、内关穴(补)、大椎穴(泻)、陶道穴(泻)、尺泽穴(泻)、内庭穴(泻)。以上两种证状的选穴,可按次序点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 次。
釆用一般手法即可。
方义解释
风寒发热:泻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以治表;泻足三里者,以驱手阳明大肠经传来之邪。泻风池穴,以驱风邪。热重者,加泻大椎与陶道穴。补内关穴者,以维护诸阴。
食积发热;取内关、大椎穴,以退热;取中脘、足三里穴,以促进消化。
不明原因发热:高热不退,热易犯肺,故泻尺泽、合谷穴,以清肺热。泻大椎、陶道、内庭穴,补内关穴,以退热。
小结:小儿发热,轻症,一日点穴1~2次,1~2日可治愈。重症,一日点穴3~4次,3~4日可退热;一周左右,即痊愈。以上配穴,还可用于感冒预防。在感冒流行期,一周内,点穴3次,连续点2~3周,就可达到预防效果。
验案例证
贺XX,女7岁。1959年9月1日初诊。
主诉:(父代诉):发烧已经8天,经儿科检查,发现扁桃体肿大,给服硫酸钙及荆防合剂,未退热。8月31日住院治疗,烧亦未退。体温在38~39℃,呈波状热。检查透视,未发现异常。小儿神志清醒,皮肤烙手。
处理:取合谷(泻)、内关(补)、大椎(泻)、三阴交(补)等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复诊(2日):点穴后,入夜体温上升为39.5℃;第二日,又降为38℃。
处理:泻大椎、陶道穴,补内关、三阴交等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三诊(3日):患儿精神好转,体温下降为37℃。仅皮肤还有点发热。大便二日1次。取大椎(泻)、陶道(泻)、内关(补)、三阴交(补)、中脘(泻)、关元(补)、天枢(补)等穴。每穴平揉、压放各50次,并在腹部振颤、继点足三里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本病,在治疗中,因大便二日1次,故另加天枢、关元等穴,及腹部振颤法。共点穴3次,即痊愈。
本页关键字:中医点穴治疗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 中医点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点穴治疗吐泻 下一篇:中医点穴治疗先兆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