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流派 --> 绍派伤寒流派

绍派伤寒流派

“绍派伤寒”医学流派,主要是指以浙江绍兴地区为主的医家,在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人文条件下,以温热外感病,尤其是湿温病,作为研究的对象,把伤寒学与温病学理论相互融合,探究广义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医学流派。

“绍派伤寒”医学流派,主要是指以浙江绍兴地区为主的医家,在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人文条件下,以温热外感病,尤其是湿温病,作为研究的对象,把伤寒学与温病学理论相互融合,探究广义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医学流派。这一流派以俞根初所著的《通俗伤寒论》而得名。由于历史的沿袭,浙江绍地尤其把伤寒划为一个独立的专科,治疗外感病无论在理法方药上,都有着专门的理论体系。浙东绍兴地区,以张景岳为首的“温补学派”和以俞根初为首的“绍派伤寒”,与以朱丹溪为首的“滋阴学派”、以张遂辰、张志聪为首的“钱塘医派”、以陈无择、王硕为首的“永嘉医派”相互辉映,相互借鉴,造就了浙江一带中医学术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活跃的繁荣局面。

绍派伤寒的理论发展阶段

“绍派伤寒”的医学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大致可分为理论奠基时期、理论发展时期和理论完善时期三个阶段。

理论奠基时期:重要的人物有张景岳、俞根初、何秀山、高学山、任漏波、章虚谷等。绍派伤寒的理论渊源可上溯至《内经》、《伤寒论》及明代张景岳的《伤寒典》。绍人张景岳在治外感病时常宗张仲景《伤寒论》,然其师古而不泥古,强调因地制宜,活法圆机。其治内伤杂病,尤重视温补调理,认为南方人体质本弱,不宜苦寒攻伐,应以培补元阳为法,被后世推为“绍派伤寒”之开山鼻祖。至清代俞根初著成《通俗伤寒论》一书,主张六经辨证

与八纲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相结合,病名上统称一切外感时病为“伤寒病”,大大丰富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内涵口]。何秀山为《通俗伤寒论》酌加按语,并把自己的临证心得融入其中,使其医学理论更趋明晰。高学山对喻嘉言《尚论篇》条文加以辨注,任漏波著《医学心源》,章虚谷撰《伤寒论本旨》,为伤寒与温病学理论的进一步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理论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何廉臣、邵兰荪、胡宝书等。何廉臣继承了张景岳、俞根初的医学思想,从实践出发,发展“绍派伤寒”理论。何氏倡导寒温兼融,主张以六经辨温热病,并商榷叶天士卫气营血学说,融伤寒、温病理论于一炉,在寒温辨治两法的融合上有其独到的经验。邵兰荪、胡宝书等人亦毕生致力于运用、发展“绍派伤寒”理论,亦为“绍派伤寒”的代表人物。

理论完善时期:代表人物有何幼廉、何筱廉、曹炳章、徐荣斋、连建伟等。由何幼廉、何筱廉、曹炳章共同编校、补苴,1934年3月,《通俗伤寒论》十二卷本由上海六也堂书局刊出。在曹炳章先生的指导下,徐荣斋对《通俗伤寒论》按照“点缀者删削之,繁杂者合并之,罅漏者补正之,并加按语以发明之”的原则进行了重订,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1月,由杭州新医书局、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此后,徐氏又采纳了全国各地读者的反馈意见,对全书加以修订,个别文字加以修润,于1959年2月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一时风靡全国中医学界。连建伟以此为底本进行了再一次修订,名为《三订通俗伤寒论》。经过几代人不懈地努力,使得《通俗伤寒论》理论体系更为合理、系统而缜密,以《通俗伤寒论》为理论依托的“绍派伤寒”更趋完善。

绍派伤寒的学术传承——绍派伤寒的创始人及注解、勘订《通俗伤寒论》的医家

“绍派伤寒”的理论渊源可上溯至《内经》、《伤寒论》及明代张景岳的《伤寒典》。绍人张景岳治疗外感病,在宗张仲景《伤寒论》的同时,又强调要灵活变通,被后世推为“绍派伤寒”之开山鼻祖。清乾隆、嘉庆年间,俞根初所著的《通俗伤寒论》,其取法源于仲景,而又汲取朱肱、方中行、陶节庵、吴又可、张景岳等诸家思想,融入仲景经典理论之中,为

“绍派伤寒”的真正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俗伤寒论》后经绍地名医何秀山对其逐条酌加按语,何廉臣重新校勘,何廉臣之子何幼廉、何筱廉及门人曹炳章共同编校、补苴,徐荣斋对《通俗伤寒论》十二卷本进行重订,编撰成《重订通俗伤寒论》。后由连建伟修订《重订通俗伤寒论》为《三订通俗伤寒论》。

俞根初:俞根初(1734—1799),名肇源,清末绍兴陶里乡名医。俞氏之先祖世代习医,至根初已历十数代。俞氏医名显赫,治验颇丰。由于江浙历来重视对仲景《伤寒论》的研习,祖祖辈辈在传承伤寒理论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俞根初受前辈的影响,对《伤寒论》研究颇深,他结合前人的医学理论及自己四十余年的临证心得,著成《通俗伤寒论》一书,用六经辨证的思想统论所有的外感疾病。书中他所提出的六经钤百病,治病尚六法,四诊重胸腹,外感审兼夹,传经辨三化,治病分层次,数法常并用,治疗畅气机,施治主清化,用药多轻灵,病后宜护理等内容,奠定了“绍派伤寒”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曾说:“治伤寒兼证稍难,治伤寒夹证较难,治伤寒变证更难,治伤寒坏证最难。盖其间寒热杂感,湿燥互见,虚实混淆,阴阳疑似,非富于经验而手敏心灵、随机应变者,决不当此重任,日与伤寒证战”。其高超之医学境界由此可见一斑。

何秀山:何秀山为俞根初之挚友,绍地长乐乡名医。何氏在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三卷手抄本基础上,逐条酌加按语,或作阐发,或作补正,使俞氏一生辨证用药之卓识雄心,昭然若发,其发蒙“绍派伤寒”思想之功实不可没。何氏对《伤寒论》的研究有着很高的造诣,亦为治外感时病之高手。其临证常以六经钤百病,在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基础上,根据疾病兼证、夹证、变证、坏证之不同,“凡遇纯实证,每参以张子和法;纯虚证,每参以张景岳法;实中夹虚证,虚中夹实证,每参以张石顽法。庶几博采众法,法法不离古人,而实未尝执古人之成法也。”

何廉臣、何幼廉、何筱廉:何廉臣(1861—1929),名炳元,为何秀山之孙,何氏祖孙二人在完善与传播“绍派伤寒”理论过程中,都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何廉臣重订戴天章之《广温热论》、吴贞之《伤寒指掌》(后更名为《感证宝筏》);何氏不辞辛苦,收集当时全国名医经验,编撰成《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并逐案附以按语,褒评之余穿插个人见解;

继则给《通俗伤寒论》逐条勘证,变化《伤寒论》之成法,并加以发挥,使该书内容大增,从三卷扩充到十二卷,可以说是“绍派伤寒”理论的第一次大集成;尔后,又编著《湿温时疫治疗法》、 《增订时病论》,校刊许叔微《伤寒百证歌注》、日本丹波氏《伤寒广要》、《伤寒论述义》,浅田栗园的《伤寒论识》,进一步阐发和补充了“绍派伤寒”的学术观点。他认为:临证中时病多于杂病,伏气多于新感,在时病中,类湿、寒包火者居多;其辨证中重视湿邪与伏气,用药喜芳淡清透。何氏在俞根初治疗六经病证发汗剂、和解剂、攻下剂、温热剂、清凉剂、滋补剂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樊开周的临证经验、诸家名医的特色方剂及西医学理论,发展为治疗温热病八法,即发表法、攻里法、和解法、开透法、清凉法、温燥法、消化法、补益法。何幼廉、何筱廉为何廉臣之子,何廉臣校勘《通俗伤寒论》,初稿曾在《绍兴医药学报》“大增刊”发表,后因何廉臣先生逝世而暂停。民国二十一年(1932),受上海六也堂书局之邀,遗稿由何廉臣之子何幼廉、何筱廉,门人曹炳章共同编校,并由曹炳章执笔,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冬补苴续成。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月,由上海六也堂书局刊出《通俗伤寒论》十二卷本。

曹炳章

曹炳章

曹炳章:曹炳章(1878-1956),字赤电,又名彬章、琳笙,浙江鄞县人。14岁随父显卿迁居绍兴,进药铺学徒,学徒期满后从医,师从于方晓安。何廉臣为曹氏之间业师,二人共同创办《绍兴医药学报》,曹氏任编辑。他提出“统一病名”及编印“中医处方新衡旧称对照表”等建议,得到业界好评。曹氏精内、妇、儿科,尤擅喉证,临证精通舌诊。临床用药主张加减变通,遇疑难危病,往往独具慧眼,或补或泻,进退自如。其专心著述,已出版者有《喉痧证治要略》、《暑病证治要略》、《秋瘟证治要略》、《彩图辨舌指南》、《瘟痧证治要略》等。补注、批校、增订者,有《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临证医案笔记》等。主编《中国医学大成》,选辑历代珍本、善本医著及自撰医药论说计365种,惜因战乱,刊印未半即停。曹炳章补何氏未竟之《增订通俗伤寒论》中卷之下及下卷,撰写《通俗伤寒论绪言》,并编《历代伤寒书目考》,在理论研究及编辑整理“绍派伤寒”医著方面,贡献尤殊。

徐荣斋:徐荣斋(1911—1982),在曹炳章先生的指导下,徐荣斋结合了一些中西医学汇通的思想,对《通俗伤寒论》十二卷本进行了重订,对原书第二章六经方药中周越铭附入的方歌及第六章增附的“六经舌苔歌”,第十二章第四节“情欲调理法”予以删除,六经部分补入陈逊斋的“六经病理”;脉象部分补入姜白鸥的“脉理新解”,其他节目有重复的,均予适当合并,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徐荣斋著《重订通俗伤寒论》,并撰写其他有关研究“绍派伤寒”的学术论文,为扩大“绍派伤寒”学术思想在中医学界的影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绍派伤寒”的医家一代代秉承了“绍派伤寒”的医学理念,并不断融入各自的医学心悟,从而使“绍派伤寒”医学真正成为切实好用、疗效确切的实际之学。这些成果与这些医家毕生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绍派伤寒”源于经典,学以致用,推陈出新,值得后人认真学习。

本页关键字:绍派伤寒  绍派伤寒流派  张景岳  俞根初  何廉臣  曹炳章  徐荣斋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浙江何氏妇科流派        下一篇:少林伤科的源流与诊治、方药特色

>> 返回中医流派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