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流派 --> 浙派中医的由来、构成与特色

浙派中医的由来、构成与特色

浙派中医有着丰富的学术内涵与鲜明特色,浙江中医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仅以人名、地域而言,就有丹溪学派、永嘉学派、绍派伤寒、钱塘医派等,若以学科划分则数量更众。

按照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统一称谓的命名原则,“浙派中医”之名既包容了浙江全域的学术流派,又在发音上朗朗上口,同时与浙江省内其他学科的流派相吻合。“浙派中医”有着丰富的学术内涵与鲜明特色,此称谓的发布,为浙派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浙派中医的由来

浙江中医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仅以人名、地域而言,就有丹溪学派、永嘉学派、绍派伤寒、钱塘医派等,若以学科划分则数量更众。如果能提炼一个既代表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又涵盖浙江全域的综合称谓,则有利于扩大浙江中医药在社会上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浙江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有利于充分发挥浙江中医药在健康浙江的作用。

为了做好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的统一称谓工作,由本人牵头组成了项目研究组,首先确定命名四原则。一是体现地域特色,即能反映浙江全域范围的中医药特色。二是包容各家学术,也就是能够涵盖浙江各种学术流派。三是契合他学称谓,即与现有的浙江学术或艺术流派的名称相一致。四是发音朗朗上口,就是音韵协畅,平仄相和。

我们对收集到的名称一一进行比较分析。吴越医学,优点是充分体现历史悠久,但范围超出了浙江。江南医学也一样,虽然朗朗上口,但也越界之嫌。越医学派虽反映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但还是不能覆盖全省。两浙医学是唐代以钱塘江为界分浙江东道与西道而提出的,但与今天的浙江简称为浙作对比,又显得不够明确,易于混淆。钱塘医学或之江医学涵盖范围较窄,而且钱塘医学易与杭州论医注经的钱塘医派相混淆。另外,浙江医学或浙江医派过于直白,浙医流派、浙医学派则发音不够响亮。

浙派中医,既包容了浙江全域的学术流派,又在发音上朗朗上口,特别是与浙江省内其他学科的流派相吻合。譬如以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的浙派绘画;以沙孟海、刘江为代表的书法浙派书法;驰名中外的西泠印社的篆刻,称为浙派篆刻。还有徐天民的浙派古琴、赵松庭的浙派竹笛。此外,浙派中医的大医精诚、厚德仁术,与浙江提倡的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价值观(精神),也是一脉相承。所以浙派中医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称谓。

浙派中医的提炼前后经历一年半左右时间,先后多次利用书面、会议形式征收意见,还邀请国内著名专家严世芸、王键、朱建平、刘平等帮助把关,经过反复提炼,最后经过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会长会议表决通过。正式成为浙江省各中医流派对外交流的统一称谓。

浙派中医的构成

浙派中医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众多的学术流派。早在2009年,我就将浙江中医药概括为十大流派。

一是丹溪学派,以元代义乌朱丹溪为代表人物。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的代表,并作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重要标志,影响深远。丹溪学派弟子众多,其代表人物有赵道震、戴思恭、楼英、王履等;私淑代表弟子有王纶、汪机、薛己、孙一奎等。

二是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主要医学流派,以陈言为代表。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病因学说中著名的“三因论说”。其代表人物有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暐等。

三是绍派伤寒,系发源于绍兴地区有关外感病证治的一个学术流派。该流派发端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伤寒典》,形成于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其传承代表人物有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

四是钱塘学派,是明末至清,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地域形成的一个医学流派。该流派起源于明末卢复、卢之颐,通过张卿子、张志聪、张锡驹、高世栻、仲学辂等人努力,在侣山堂等处切磋医技、交流学术、培养人才,前后达200余年。

五是医经学派,是指以明代医家张介宾为代表,研究《黄帝内经》的一个学术流派。据现有文献,宋有沈好问著《素问集解》,元有滑寿撰《读素问钞》,明有张介宾《类经》,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和《灵枢注证发微》,清张志聪、高世栻等集体著《素问集注》、《素问集解》等。

六是伤寒学派,是以研究《伤寒论》为重点的一个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有宋·朱肱、明·陶华、清·柯琴等,分别著有《南阳活人书》、《伤寒六书》、《伤寒来苏集》等,均影响深远。

七是温病学派,是研究温热病的一个学术流派,代表人物为清代海宁人王孟英。王孟英著温病学集大成之作——《温热经纬》。此外,还有雷少逸《时病论》、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

八是本草学派,是研究中药性味、功效、炮制、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学术流派。黄帝时期桐君采药识性,著《桐君采药录》。唐宁波人陈藏器拾《新修本草》之遗,著《本草拾遗》。宋代杭州人裴宗元等受命编撰《和剂局方》。清代钱塘人赵学敏作《本草纲目拾遗》,收载716种《本草纲目》未收载或叙述不详之药,成为本草研究又一丰碑。

九是针灸学派,是从事针灸临床治疗与研究的一个学术流派。宋代瑞安人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为首部针灸临证专著,嘉兴人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为常见急病的灸法专著。元末余姚人滑寿将任督二脉归入十二正经,始有十四经之称。明代四明人高武著《针灸聚英》、衢州人杨继洲著《针灸大成》等,均领先于全国。

十是温补学派,是倡导并善于用温养补虚方法治疗虚损病证的一个学术流派。代表人物为明代绍兴张介宾、鄞县赵献可等。张介宾创制左归、右归作为治疗命门先天水火不足的主方。赵献可著有《医贯》等,善用六味丸、八味丸加减调补阴阳。对后世温养补虚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浙派中医并不局限于上述十大流派,按临床学科分类,尚有内科妇科、伤科、儿科等流派。

浙派中医的特色

浙派中医有着丰富学术内涵和鲜明特色。

特色一:源远流长

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骨器,说明生活在此的人们已掌握了简单外科工具的制造技术,并学会用它们来穿刺引流,治疗简单的外科疾病。黄帝时期桐君在美丽的富春江畔桐君山上,采药识性,著《桐君采药录》。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出生在浙江义乌赤岸镇的丹溪旁,被后世医家尊称其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明代著名医学家会稽(绍兴)人张介宾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等著作。清代的雷少逸,祖籍福建,后徙居浙江衢州,著有《时病论》。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何任、杨继荪、潘濂澄等诸位先生的率领下,浙江中医成绩斐然。而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等群贤辈出,这些均反映浙派中医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的历史。

特色二:学派纷呈

浙江人杰地灵,被誉为文物之邦,在中医药领域学派众多、名医辈出,民国以前,浙江名医有史可考者,计有1700多位;中医药著作有案可稽者,有1800多种。医灯续焰,学术创新与传承千百年的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约有丹溪学派、绍派伤寒、永嘉医派、钱塘学派、医经学派、伤寒学派、温病学派、温补学派、针灸学派、本草学派。除了上述学派外,浙江还有很多中医临床学派,例如妇科就有萧山竹林寺妇科、陈氏女科、宋氏妇科、何氏妇科等,骨伤科有陆氏伤科、黄氏伤科、张氏骨科等,儿科有董氏儿科、宣氏儿科等。这些学派蕴含着丰富的学术思想、独特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制方用药规律,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研究。

特色三:守正出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对于中医来讲更是其发展的核心。

元代朱丹溪一方面针对当时医学界忽视《内经》理论、方书泛滥的状况,认为《和剂局方》的根本弊端在于理论方药脱节,“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提出“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另一方面,他在学习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三大名家基础之上,结合江南土地卑湿,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的地理特点,以及人多情欲过极,戕伤气血的社会风气,独创阳有余阴不足论,成为滋阴学派的代表。丹溪的学术思想改变了整个医学界的风气,对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都有直接的影响。明代张介宾学识渊博,他根据临床阳气不足出现的病证以及阴阳互根的理论,又创造性地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对后世补虚扶正影响深远。可见,浙派中医都是在传承经典基础之上,不断创新的。

特色四:时病诊治

在外感病论治方面,东汉南阳张仲景创立了伤寒六经辨治方法,清代江苏叶天士、吴鞠通等分别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治疗温病方法,彪炳千秋。浙江清代医家俞根初临床经验丰富。他针对江南地域实际情况撰著《通俗伤寒论》,名曰伤寒,实为治疗四时感症而设。他提出“以六经矜百病”,主张伤寒温病辨治体系统一,倡导寒温一统新论。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总结提炼了一因、二纲、四目的伏气温病辨治体系,衢州雷丰感叹“从古至今医书充栋,而专论时病者盖寡”,遂以四时为主轴,论述不同季节外感时病的发生发展的机理和证治特点,著《时病论》,发前人所未发,体现了浙派医家在时病论治上的贡献。俞根初诊断四时感证,强调四诊合参,尤以望目与腹诊为其专长;何廉臣则有看舌十法和辨苔十法,在临床上均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俞根初还针对江南湿温,主张因地制宜。《通俗伤寒论》所载101方,方方皆佐渗利,或芳香宣透之药饵。在立法方药上都紧扣江浙地域感邪的特征。

特色五:学堂论医

明末清初,钱塘学派的开山鼻祖卢之颐以他所撰著作为讲义,开讲医学,听讲者颇众。张志聪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在杭州城隍山脚,建造了一座书院式建筑,名侣山堂,更把卢之颐讲学事业推上高峰。《清史稿》记载“志聪构侣山堂,召同志讲论其中,参考经论,辨其是非。自顺治中至康熙初,四十年间,读轩岐之学者咸归之”。生动反映了张志聪建堂办学、论医讲经的盛况。志聪故后,高世栻主持侣山堂。侣山堂延续近百年的讲学,不仅广泛传播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福建陈修园称“武林为医薮”,江苏徐灵胎赞“大作推钱塘”。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

本页关键字:浙派中医  浙江中医药  丹溪学派  永嘉学派  绍派伤寒  钱塘医派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衢州雷氏医学        下一篇:沈氏女科历史大脉络

>> 返回中医流派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